景德镇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陶瓷版权保护痛点难点,整合科研力量与技术资源,联动政府、企业、协会等多方主体,创新打造“区块链+版权”应用平台,构建陶瓷版权登记、确权、保护、交易、应用的全链条服务生态,形成具有景德镇陶瓷产业特色的版权保护应用体系,助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技术融合机制打造数字化版权保护体系
一是聚焦研发,强化技术平台建设。获批开展国家“区块链+版权”特色领域创新应用试点,创新建设陶瓷版权保护及推广平台,融合光学、材料学及前沿软件技术,为实物向数字资产转化提供唯一数字身份认证。共研发陶瓷区块链网络等核心专利9项,部署共识节点数7个,与中移子链合作开展文化艺术品上链合作及信息交流。
二是聚焦融合,强化应用服务建设。研发陶瓷及陶瓷版权电商平台系统,支持消费者自主完成陶瓷鉴证溯源,支持版权需求方自主完成版权的鉴证溯源,实现版权的自主授权和转让,累计服务机构用户20余家,登记上链陶瓷工艺美术作品2万余件,服务版权查询150万人次。联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景德镇陶瓷研究院共建“陶瓷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实验室”,与上海、广州、南昌、长沙、沈阳等多地海关合作开展“艺术品+鉴证溯源”试点工作。
三是聚焦转化,强化产业生态建设。加强标准建设,研究制定陶瓷产品鉴证特征检验技术规范草案,发布陶瓷产品鉴证特征检验技术规范、陶瓷艺术品身份证书等2项团体标准,“5G+区块链和VR深度融合的陶瓷文化新产业平台研究与应用”成功申报江西省03专项及5G项目。
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拓展多元化版权应用场景
一是强化陶瓷版权保护。以陶瓷版权保护及推广为突破口,建立“版权—陶瓷—证书”间不可伪造的对应,实现陶瓷版权认证、登记、授权和转让的“一网通办”和“不见面交易”自助式服务。已签约包括国家级大师在内的陶瓷艺术家54位,上链上架的版权权益和版权作品总价1500万元。
二是打通产业结构体系。以跨区域的多方认证节点支持的陶瓷区块链为基石,以陶瓷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实验室为技术支撑,打通陶瓷上下游产业链,为多样化的版权应用场景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
三是拓展社会化应用场景。加强创新应用,推出全国首份“陶瓷省级党报”。提供商业秘密技术鉴定支撑,助力“泡泡玛特盲盒仿制案”成功破获。整合陶瓷艺术品供应链,完成多实体陶瓷艺术品限量藏品发行。
构建转化运用机制探索新业态版权交易模式
一是提出“陶瓷版画”概念。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首次系统性提出“陶瓷版画”概念并发布相关工艺、学术标准,开辟艺术家高清数字版权与陶瓷工艺结合应用新赛道,打造代表陶瓷对话世界的中国版画。发布吴冠中、陈家泠、柳学健等多位国内知名艺术家版画作品40余幅,开发文创衍生品近100款。
二是建设“可信陶瓷生态”。联合“可信版权链”签约共建“可信陶瓷生态”项目,支持版权权属固定、拆分登记和交易过户,实现陶瓷作品版权财产权益的跨领域、跨行业转化。项目开发的“华瓷有礼”APP已在各移动平台应用市场上线,平台系统实现超600万元交易额,服务用户超3万人。
三是搭建运营平台。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开展版权服务升级和市场模式探索,先后落地版权综合服务平台(省内首次应用区块链技术服务版权登记存证)、陶瓷商品现货交易项目、深圳文交所景德镇陶瓷交易运营平台,多元开展拍卖、直播、文创等业务。探索古瓷片交易、陶瓷艺术品价格指数体系、版权出海等新模式,协同景德镇数字经济发展中心谋划陶瓷行业数据空间项目。累计完成综合交易规模近4亿元,着力打造陶瓷领域的公信服务和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