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景德镇市林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林业战线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4万亩,完成森林抚育60万亩以上,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市有林地面积512.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927.55万立方米,乔木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5.85立方米/亩(全国平均水平6.32立方米/亩,全省平均水平4.18立方米/亩),实现了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质齐升的喜人局面,林木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65.7%提高67.85%。我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1%以上,测报准确率达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 9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5亿、第二产业产值19亿、第三产业产值44亿。全市林业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由“十二五”期间的5:2:3调整为3:2:5。“十三五”期间,景德镇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2019年新增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江西洪岩国家森林公园),2019-2020年建成5个省级乡村森林公园。
二、发展总则
(一)总体思路
积极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着力建设好、保护好、盘活好、利用好绿水青山,奋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继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业发展活力;提升森林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资源管理,严守生态红线;提升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两山”理论,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始终把生态放在首要位置统筹林业发展。
(2)合理布局,分类指导
立足县市区林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科学研判林业发展方向,合理谋划林业建设布局。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域,分类指导,精整施策,使林业建设既能满足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需要,又能满足林业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
(3)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加快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加快以木质为主的产业体系向非木质产业体系转变,加大构建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的力度,加大产业链条的拼装深度和广度,依靠市场配置,引导产业向专业化、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4)政府推动,全民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规模,强化部门组织协调,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的机制,拓宽参与渠道,调动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推进全民绿化共建共享。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林业发展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全面推行“林长制”,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为总动力,建设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具体指标如下:
森林资源总量增加: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67.85%,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220万立方米,净增造林面积4万亩,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达到21.8%,天保林面积达到135.42万亩。
森林培育质量持续提高: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6.5立方米/亩以上,接近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森林资源保护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保有量达到188万亩;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到119.56万亩,天保林面积135.42万亩。健全1个国家级林木资源保存库、2个省级林木良种基地、4个省级林木资源保存库。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0‰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
湿地保护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有量达到16378.31公顷。
林业产业持续发展:林业年产值达到 136 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达到3: 2 : 5 。
“十四五”林业保护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 |
十三五 |
十四五 |
属性 |
1 |
森林覆盖率(%) |
67.85 |
67.85 |
约束性 |
2 |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
2927.6 |
3220 |
约束性 |
3 |
林地保有量(万亩) |
548.4 |
预期性 | |
4 |
重要湿地保护率(%) |
57.69 |
57.69 |
约束性 |
5 |
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 |
13.94 |
15.12 |
约束性 |
6 |
天然林保有量(万亩) |
121.6 |
135.42 |
约束性 |
7 |
重点公益林保有量(万亩) |
189.74 |
188 |
约束性 |
8 |
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
85 |
95 |
约束性 |
9 |
森林火灾受害控制率(‰) |
0.042 |
0.5 |
约束性 |
10 |
森林有害生物成灾控制率(‰) |
3.1 |
20 |
约束性 |
11 |
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个) |
1 |
预期性 | |
12 |
森林抚育面积(万亩) |
18.6 |
21.6 |
预期性 |
13 |
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万亩) |
8.02 |
7.25 |
预期性 |
14 |
林业产业产值(亿元) |
102.15 |
112 |
预期性 |
15 |
完成新一轮林地利用保护规划(%) |
100 |
约束性 | |
16 |
完成新一轮湿地利用保护规划(%) |
98 |
100 |
约束性 |
17 |
完成市本级森林防火规划(%) |
98 |
100 |
约束性 |
三、重点工作内容
(一)强化自然资源保护
重点工程:①天然林资源保护修复工程
②重大公益林保护工程
③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④市县两级林地、湿地利用保护规划编制
⑤湿地保护与修复
(二)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
重点工程:①新一轮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②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工程
③退化林修复(低改)
④森林抚育工程
⑤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工程
⑥珍贵树种培育工程
⑦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创建工程
(三)构建形成自然保护地体系
重点工程:①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
②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
③自然公园服务能力提升
(四)推动乡村振兴、提升林业产业
重点工程:①两茶产业发展工程
②林果、林药产业发展工程
③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工程
④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工程
⑤林化原料林
⑥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工程
⑦场外造林工程
(五)生态文明宣传
(1)建设生态文化载体
(2)整合生态文化,讲好生态故事
(3)保护古树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