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产业链链长制责任部门,市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经全市电子信息、制冷、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同意,现将《景德镇市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景德镇市制冷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景德镇市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8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景德镇市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为贯彻省政府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20〕33号)和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景德镇市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景办字〔2020〕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实际,大力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产业背景
三线建设时期,一批三线军工厂落户我市,其中,归属当时四机部(电子工业部)管辖的电子系统的三线企业有“七厂一库”:国营第372厂、713厂、740厂、859厂、897厂、999厂、4321厂以及800库。897厂顶峰时产值过亿元,创汇千万美元,成为当时江西省机电出口第一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三线企业陷入困境,陆续合并重组、资产转让、破产倒闭。部分企业的“窗口企业”转移至江苏昆山等地,景德镇的电子产业规模急剧缩小。
二、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六稳” “六保”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抢抓国家布局新基建的战略机遇,以再现我市三线建设时期“七厂一库”的辉煌为目标,以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契机,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电阻片、电路板、真空开关管等电子陶瓷、电真空及电光源制造产品,全面贯通供应链、扩张延伸产业链、升级重塑价值链,实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着力提升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重塑瓷都老工业基地雄风。
三、工作目标
通过大力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努力实现关键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产业规模方面,力争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0%;项目建设方面,力争引进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建成投产1个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建成968个5G基站和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若干个5G+工业互联网重大应用项目;企业培育方面,促进金诚电子、宏亿电子、美科光电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规模上台阶;创新驱动方面,培育新增1个省级创新平台,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建成一批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一批物联网应用。
四、重点任务
(一)着力融通供应链
1.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规划产业发展的远景和布局,将电子信息产业列入全市“十四五”制造业整体规划,争取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列入省工信厅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
2.开展专题调研。按照产业链开展专项调研, 摸清电子陶瓷、电真空、电光源制造产业现状,全面梳理供应链关键流程、关键环节,梳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共性技术,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推动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各环节协同发展。
3.加强要素保障。梳理一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共性问题,引导各类要素资源集聚,着力解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遇到的资金、能源、土地、用工、技术、运输、原料等各方面困难问题,保障电子信息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要素需求。协同攻关解决共性问题,一企一策,精准解决企业个性问题。
4.推进供需对接。抓好电子信息产业链帮扶对接,利用好省产业链内部上下游企业对接平台、生产与消费端供需对接平台、产融对接平台。
5.完善基础设施。加快5G、物联网等新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NB-IoT/eMTC网络,提升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满足智慧消防、智慧警务、智慧教育、智慧停车、智能抄表、智慧农业、环境监控等物联网场景应用需求。
(二)聚力延伸产业链
6.加大开放合作。积极组织参加省半导体照明产业、铜加工与电子信息产业、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物联网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等专场对接会以及全省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产融等对接活动,推动企业实现省内配套、协同发展,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利用各种博览会、招商会等活动开展招商引资、产销对接,助力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7.加强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按照“策划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强化重点项目引进、投产、运营的调度和服务,推动项目加快落户、建设、投产,破解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积极争取省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支持一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制造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开展技术试验。
8.加快企业培育。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三)着力提升价值链
9.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计划,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充分依托省内科研平台,努力取得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成果。组织参加省移动物联网等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对接活动,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和建设一批移动物联网重大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园区建设一批物联网平台,提升平台功能。
10.推进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和深化电子信息企业和技术的军民融合、电子类制造业与服务业跨界融合,进一步加速和深化产业、技术和市场融合,突显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实施物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推广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消防、智能制造、智慧水务、智慧警务、节能环保监测、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丰富5G应用场景,培育猎豹移动5G+人工智能城市会客厅等一批5G典型应用场景和应用示范标杆,支持5G在工业互联网、VR、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培育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和基地,推动5G等物联网技术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和跨界融合,以应用拓消费,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实施。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是市委、市政府推动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决策,是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在产业链链长领导下,由市工信局会同市科技局等其他市直部门、各县(市、区)、园区联合组建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确保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强化政策供给。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精准施策,深入贯彻落实省电子信息产业、光伏产业、物联网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构建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的政策体系。
(三)强化调度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要抓好调度督导,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专题调度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及时研究处理推进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下一步推进工作,并对照年度目标和工作任务分工,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有关县(市、区)、园区要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强化任务落实, 结合产业实际和特色优势,切实推动本地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
(四)强化作风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既要主动研究支持政策,又要下沉一线调研,转变作风,优化服务,协同协力解决好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取得实效。
附件:1.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年度任务清单
2.景德镇市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1
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年度任务清单
序号 |
工作任务 |
责任部门 |
完成时间 |
1 |
开展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专题调研。 |
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
2020年8月 |
2 |
组建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 |
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
2020年8月 |
3 |
贯彻落实省电子信息产业、物联网优化升级行动方案。 |
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
2020年8月 |
4 |
强化重点项目引进、投产、运营的调度和服务,推动项目加快落户、建设、投产。 |
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
2020年8月 |
5 |
参加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研讨会。 |
市工信局 |
2020年8月 |
6 |
参加铜加工与电子信息产业产销对接会。 |
市工信局 |
2020年8月 |
7 |
参加智慧水表推荐会,推进物联网产品应用。 |
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
2020年8月 |
8 |
参加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专场产销对接会。 |
市工信局 |
2020年9月 |
9 |
参加全省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产融调研对接活动。 |
市工信局、市政府金融办 |
2020年9月 |
10 |
参加2020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及03专项试点示范工作现场推进会。 |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
2020年9月 |
11 |
参加5G高端产业人才研修班,培养一批物联网产业高端人才和应用人才。 |
市工信局 |
2020年10月 |
12 |
组织相关企业参加“走进华为、中兴”等活动。 |
市工信局 |
2020年10月 |
13 |
参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对接活动。 |
市科技局 |
2020年12月 |
14 |
组织省内外科研创新力量对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活动,进一步强化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项目精准支持。 |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
2020年12月 |
15 |
围绕功率半导体、先进封装、5G中高频器件未来通信高端器件、超高清视频、关键电子材料、核心电子装备等领域争取建设布局一批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
市科技局 |
2020年12月 |
16 |
梳理并解决一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共性问题。 |
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
全年 |
17 |
积极争取三大运营商支持,实现中心城区和重点工业园等重点区域5G连续覆盖。 |
市电信公司、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铁塔公司 |
全年 |
18 |
按照省统一部署,梳理物联网重点企业,完成企业分类,制定物联网产业的分类统计目录,建立常态化统计监测机制。 |
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
全年 |
附件2
景德镇市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孙 鑫 副市长
副组长:洪明华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筱松 市科技局局长
成 员:黄 君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市经管干部培训中心主任
程光来 市政府机关党组成员
王 旭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马莉萍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有发 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邹国良 乐平市委常委、副市长
沈 昆 浮梁县委常委、副县长
余 刚 昌江区委常委、副区长
李 劼 珠山区副区长
曾志峰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吕建金 昌南新区党工委委员、常务副主任
吴叔平 市电信公司副总经理
邹标明 市移动公司副总经理
漆 强 市联通公司副总经理
刘 魁 市铁塔公司副总经理
根据市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发展实际,视情增加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由黄君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
景德镇市制冷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景德镇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景德镇市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景办字〔2020〕19号)精神,加快推进景德镇市制冷产业链做优做强做大,不断提升我市制冷产业的发展水平,推进我市制冷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现就景德镇市制冷产业链链长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六稳” “六保”决策部署,以做优做强做大制冷产业链为目标,以实施制冷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为着力点,全面建立产业链协调发展机制,保障制冷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促进制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市制冷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全市上下联动、横向协调,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延伸壮大压缩机、冰箱等重点产品加工制造链、服务链,提升产品质量,树立产品品牌,加快提升制冷产业链水平和竞争力。
2020年,力争制冷产业布局更优、企业规模更大、集聚程度更高、竞争实力更强。力争全市制冷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实现压缩机产销5200万台,冰箱产销100万台。
三、工作职责
(一)调研梳理制冷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制冷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
(二)研究制定做优做强做大制冷产业链工作安排,统筹推进制冷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
(三)精准帮扶制冷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
(四)研究制定支持制冷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建立制冷产业链发展日常调度通报机制,加强工作协调、细化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
四、实施路径
(一)聚力发展集团销售。优化整合制冷产业资源,采取“拓规模、强三线、优管理”策略,利用华意总部的有利条件,在景德镇华意设立集团销售中心,将华意体系内可以集中的产品通过销售中心对外销售,做大景德镇华意的税收总量和出口贸易。(责任单位:高新区、市国资委、市财政局、长虹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二)加快园区产业聚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作用,延伸产业链,提升孵化功能,契合园区兴建工业厂房有利时机,以商招商,发挥“1+1>2”的产业集聚效果,给予政策帮扶,将商业制冷终端企业和外协制冷配套企业引入园区,强链补链,加快园区产业聚集,促进园区经济发展。(责任单位:高新区、市工信局、市商务局)
(三)加快要素服务保障。积极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重点企业集聚,着力解决制冷产业在资金、土地、能源、用工、技术、运输、原料等各方面困难问题,保障制冷产业链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要素需求。完善招商引资的金融政策配套,完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提供住房、医疗、子女入园入学、配偶就业等服务保障。(责任单位:高新区、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医保局)
(四)推动技术创新升级。加快推进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大力支持长虹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美菱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由“制造”向“创造”转变,由“订单”向“定制”转变。在掌握高效化、变频化、小型化、降噪减振、数字化仿真和可靠性等六大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研发直线压缩、双级压缩、涡旋压缩等前瞻性产品;推进江西美菱在智能、高效、节能、环保制冷家电的生产转型和产品升级。(责任单位:高新区、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始终坚持全球化的发展思路,以产品模式创新和技术品质升级为路径,不断加强营销渠道和资源的整合与布局,打造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生态圈,积极支持加大重点企业与海外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拓展海外市场。(责任单位:高新区、市商务局)
(六)加强院校互助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利用高科技人才,把高科技人才吸引到企业中,与企业科研人员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大大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动力及人才支撑,实现校企合作双赢。(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制冷产业链链长领导下,市国资委会同市工信局、高新区、市商务局等部门组建制冷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建立景德镇市制冷产业链链长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全市制冷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建立专家咨询工作机制,负责跟踪分析国内外制冷产业发展动态趋势,研究有关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为产业经济、技术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部门要深入分析制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精准有效研究制定支持、鼓励制冷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要积极落实减税降费、企业招商、园区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服务,助推制冷产业做优做强做大。
(三)强化督促指导。建立“定期调研、逢月调度、年终总结”工作调度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强化工作督导,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制冷产业发展,构建制冷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附件:1.景德镇市制冷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成员名单
2.制冷产业链链长制2020年度任务清单
附件1
景德镇市制冷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成员名单
链 长:孙 鑫 副市长
副 链 长:程曙光 市政府副秘书长
办公室主任:余华平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袁 凯 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冯双燕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
余立新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成 员:向 华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任赣鹏 市发改委副主任
吴子仁 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
王 旭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 纯 市财政局一级调研员
王 寒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桂洪涛 市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马丽萍 市商务局副局长
方昌杰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刘忠平 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附件2
制冷产业链链长制2020年度任务清单
序号 |
工作任务 |
责任部门 |
完成时间 |
1 |
组建产业链链长制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 |
市国资委 |
2020年7月 |
2 |
制定《景德镇市制冷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
市国资委 市工信局 |
2020年8月 |
3 |
形成制冷产业链“四图”“五清单”。 |
市国资委 |
2020年8月 |
4 |
赴景德镇市相关制冷企业实地调研,梳理问题清单。 |
市国资委 市工信局 |
2020年7-8月 |
5 |
制定企业招商引资目录,完善配套金融政策。 |
高新区 |
全年 |
6 |
开展产业链技术对接活动,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解决一批技术难题。 |
市科技局 市教育局 |
全年 |
7 |
召开制冷产业链工作座谈会。 |
市国资委 市工信局 |
每季度 |
景德镇市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为统筹推进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促进我市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持续增长,根据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景德镇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的方案》的通知精神,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以构建现代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为核心,以绿色、有机、安全为引领,以龙头昂起、加工升级、三产融合为重点,以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粮食、生猪等优势主导产业链,积极谋划蔬菜、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产业链,储备提升中药材、水果、禽类等潜力产业产业链,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
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着力打造稻米、生猪、蔬菜、茶叶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让绿色食品产业原料供应基地规模大起来,产业集群聚起来,链主型龙头企业强起来,绿色食品品牌树起来,力争全市规模以上绿色食品企业达到3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40亿元。
(三)发展重点
依托资源禀赋,利用传统优势,“老路走新” “新路走好”相结合,以粮食、生猪、蔬菜、茶叶四大产业为重点,大力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链的提升发展,整合完成内部产业链条,形成种养业的“接二连三”,打造生产、加工、流通、贸易、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链。
1.做足食品原料基地。以乐平菜、浮梁茶、富硒米为重点,大力提升发展浮梁茶、乐平菜等特色产业原料基地,引导一批以蔬菜、茶叶、富硒米食品加工业企业为主导的全产业链的提升发展,推动蔬菜、茶叶精深加工产业升级提档,加快蔬菜、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浮梁茶叶集团、乐平蔬菜集团完善内部产业链条形成种植+科工贸、线上+线下,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一体,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企业集团。
2.做大食品产业园区。以乐平市后港食品企业集聚区、“中国好粮油”富硒大米项目为载体,整合产、学、研各方面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食品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建立合作机制,培育一批绿色食品领先龙头企业。
3.做精地方特色食品。依托我市现有优质农副食品资源禀赋及传统糕点的优势资源,深入挖掘浮梁茶叶、碱水粑、脱水蔬菜、桃酥等系列休闲食品及烘焙产业潜力;延长水果、中药材、禽类等特色产业的生产、加工、冷链产业链;围绕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保健食品产业,促进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一批具有浓郁瓷都风味的特色旅游绿色休闲食品。
4.做强生猪产业链。积极引进新希望六合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朱美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大型生猪养殖项目,做大我市生猪养殖产业。谋划生猪屠宰产业规划,对小型屠宰场只减不增,鼓励建设年屠宰量15万头以上的A类屠宰企业,引导屠宰企业规模化发展。支持大型养殖企业建设配套屠宰场,实现从“运猪”向“运肉”转变。
二、工作计划
(一)开展摸底调研。全面掌握4大子产业链发展现状、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情况,全面摸清4大子产业链堵点、难点、断点问题。(完成时限:8月20日前)
(二)三图五清单。根据产业链梳理情况,研究制定绿色食品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区域分布图,制定重点企业清单、项目清单、产业集群清单、问题清单、政策清单,做到按图照单作业。(完成时限:9月底前)
(三)完善扶持政策。研究制定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推进产业招商政策、人才引进、技术创新、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完成时限:全年)
三、主要内容
1.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九大”产业发展工程和特色优势产业, 重点梳理稻米、生猪、蔬菜、茶叶等四大产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全面掌握四大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发展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和制约瓶颈等情况。
2.根据四大产业链的梳理情况,加快完善四大产业的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重点企业清单、项目清单、产业集群清单、问题清单、政策清单,做到按图照单作业。
3.围绕四大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研究制定做大做强做优四大产业链工作计划,统筹推进产业链中育种、种养、加工、检测、仓储物流、市场销售和服务供给等各环节的协作,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支撑,加快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实现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4.研究制定支持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挂企帮扶制度,协调帮助关键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破除产业链发展瓶颈制约。
5.成立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办公室,建立产业链发展日常调度通报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副市长熊皓同志担任链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主要领导为副链长,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的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组织机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具体牵头负责日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抓好落实。
(二)强化经费支持。建立绿色食品产业链专项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全力保障绿色食品产业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强化调度督导。建立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制度,由链长或受链长委托牵头单位负责人不定期召工作例会,协调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调度机制,强化日常督导,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每月报送一次工作动态至市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强化宣传报道。强化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舆论环境的营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户外广告、报刊杂志、网络平台等媒介宣传媒介,多角度、多形式加强宣传报道,形成良好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