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解读近期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包括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涉及范围、执行标准以及新旧政策文件差异等;重点介绍高频的民生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包括办理途径、材料清单、审批时长等;重点回应社会公众对本地区、本部门最为关切的问题,在线解疑答惑。

首页 > 政务资讯 > 专题报道 > 政务公开大讲堂 > 往期回顾
政务直播:生育医疗待遇专场
发布时间:2024-03-12 访问量:
  • Q:生育保险待遇有哪些?

    A:生育医疗费用:指因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包括了从怀孕至分娩住院期间所需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等费用以及生育出院后3个月内因生育引起的疾病的医疗费,以及实施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情况检查、实施避孕节育手术以及符合生育政策实施复通手术所需的医疗费用。不含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项目,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碍的治疗项目,按规定免费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各种科研性、临床验证性的生育医疗项目,以及因生育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

    生育津贴:参保职工在规定的产假及生育手术假期期间获得的工资性补偿。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以个人身份参保的,生育津贴按照本人上年度生育保险月平均缴费基数计发。


    Q:哪些人群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A: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女性可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参保女职工和男职工的未就业配偶自参保缴费三十天后可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参保女职工连续缴费至生育满一年以上的且参保缴费状态正常的,可享受生育津贴待遇。(备注条件:男职工的未就业配偶不享受生育津贴待遇。参保职工退休后生育的,可继续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不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Q:生育津贴多少钱?发给谁?

    A:生育津贴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拨付给用人单位的。

    自主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经申请之后直接发放给个人。

    在产假期间如果用人单位按规定发放工资且工资标准高于或等于生育津贴计发标准的,职工就不再领取生育津贴;

    用人单位按规定发放工资但工资标准低于生育津贴计发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予以补足;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发放工资的,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发放给职工个人。

    生育津贴计算公式: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享受津贴天数。


    Q:灵活就业人员怎么交生育保险?

    A:2020年,我市的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两险合并实施。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时是同步参加生育保险的。每年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是包含了生育保险费的,不需要再另行缴费。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费率是按照我市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8.8%来缴纳的,其中就包含了0.8%的生育保险费。


    Q:生育医疗费用怎么报?报多少?

    A: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

    1、生育门诊医疗费用

    参保职工取消原先定额报销的产检和计划生育手术费,生育门诊费用报销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100%,生育门诊支付限额提高至1200元。

    居民的生育门诊还是按照普通门诊统筹政策来执行,未做调整。

    2、住院分娩医疗费用

    住院分娩职工取消了住院起付线,报销比例更高,由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95%、90%、85%调整为100%、100%、90%,最高支付限额为50万元。

    比如,小王在一家三级医院住院分娩,共计花费1万元医疗费,其中8000元是政策范围内可报销费用,那么小王可以报销90%,就是7200元属于可报销费用。如果小王住院分娩是在一级、二级医院,可报销费用就是8000元。

    居民住院分娩起付线由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100元、400元、600元调整为不需要起付线;报销比例由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90%、80%、60%提高至100%、100%、90%,最高支付限额为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