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专题报道 > 预决算公开专栏 > 2019 > 部门预算公开 > 市政府派出机构 > 昌南新区管委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MB1625256/2020-60897 发布机构:  昌南新区财政局

关于景德镇市昌南新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送审稿)

来源: 昌南新区财政局 发布时间: 2020-05-26 访问量: 收藏.png

关于景德镇市昌南新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送审稿)

各位代表:

现在向大会报告景德镇市昌南新区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9年昌南新区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是景德镇市昌南新区整合组建的第一年。今年以来,昌南新区财政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按照“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安排预算收支,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19年,经市人大审批批准的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收入计划数为38140万元,由于区划调整因素,从11月份开始,原昌南拓展区和洪源镇域部分税收逐步划入新区征管。2019年全年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369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081万元,同比下降10%。财政总收入中税收占比为8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为62%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19年,经审议通过的年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为32457万元,加上级追加和专项补助实际执行,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3608万元,同比增长40%

(三)财力平衡情况

2019年,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81万元,加上级追加和专项补助、上年结余结转、政府性基金调入等因素,收入总计为53209万元。2019年地方财政支出43608万元,上解支出7691万元,支出总计为5129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910万元,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四)基金预算收支预计完成情况

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6747万元,加上年结余755万元,收入总计为11750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7986万元,上解支出42万元,调出资金8600万元,支出总计116628万元。收支相抵,全年政府性基金结余874万元。

(五)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工作重点

1.突出强征管和固税基双重保障,财税收入规模实现突破。今年以来,面对减税降费政策持续落实给组织收入工作带来的巨大困难和挑战,我们坚持“固税基、强征管”工作主线,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夯实税源基础的同时,找准收入征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持续深入开展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两税”清理,制定清理实施方案,联同税务有序推进清缴实施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19户企业房产税清缴入库,全年房产税同比增长164%。利用好综合治税平台,突出抓好建安、房产涉税征管,全年“两业”税收同比增长167%。完善并落实好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财政扶持相关措施,及时兑现企业节能技改、能耗补贴、财政贴息、展销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扩存量、引增量,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为财税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夯实了税源基础。

2.突出支出保障和优化结构双重导向,支出效益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财政支出始终坚持有保有压,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一是“归集”资金强基础。认真开展部门存量资金清理,对2018年以前仍结存部门的115项资金逐一进行了核实梳理,对确认存量事项及时收回重新安排支出。持续落实暂付款项清理,已清理消化各类暂付款项1380万元。结合“生态环保综合治理、国家陶瓷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等重点政策导向和重大机遇,积极包装整合项目,全力争取新增专项债券,实现了多个渠道引水,尽一切可能做大做强“资金池”,夯实资金保障基础。二是严控一般调结构。严格按照一般性支出压缩5%和三公经费压缩3%的要求安排行政运行经费。统筹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明确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兜住”三保底线,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三是预算收支保平衡。在对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进行分析测算的基础上,对可预计性的预算短收,提前谋划,制定预案,在适度压减支出、统筹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通过适当从基金预算调入一般预算的方式解决。

3.突出财政改革和增强机制双管齐下,依法科学理财取得较好成效。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资金动态监控、非税电子化收缴等系列改革,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和步骤,实现了上线运行和平稳实施,有效提升了财政管理效能。规范PPP项目建设。坚守规范运作底线,对照PPP负面清单,今年完成了1个项目的退库和建设模式转换工作,其余入库项目均体现了“有预期收益、有市场运营、有绩效考核”等特定因素。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围绕“规范运作,物有所值”的原则,明确采购目录,严格预算管理,规范业务操作,全年部门集中采购共86批次,市场金额1589505.7元,采购金额1437202.3元,优惠金额152303.4元。公开招标采购13次,预算资金86738148.23元,实际采购83633738.69,节约资金3104409.54元。坚持节支增效目标,加大投资评审工作力度,全年累计送审工程项目89个,送审数11081.84万元,核减金额1208.45万元,核减率为11%;全面编制完成了2018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进一步摸清了整体“家底”。实施了全面规范的预决算公开,对政府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以及部门预决算、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公开,进一步提高了财政管理透明化水平。

4.突出减税降费和债务管控双项攻坚,重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各项部署,把落实好减税降费工作摆到年度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按照上级减税降费政策要求,对标对表开展好每一项工作,实而又实、细而又细地将减税降费各项措施抓出实效,确保了政策宣传到位、推广到位、落实到位。二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按照“控规模、调结构、强管理、防风险”的总体要求,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严控隐性债务增量。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既定债务化解方案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今年以来,已化解各类隐性债务1.4072亿元,有力有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超额完成年度化解隐性债务任务。

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财政工作中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财力增长与民生支出、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需求矛盾突出,资金平衡压力不断增大;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和财政资金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严格财政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面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挑战,新区财政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和抓手,努力培植财源,加快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坚持依法理财,强化预算约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为早日实现“瓷都门户、城市客厅、产业新城、幸福家园”的建设发展目标提供财力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结合昌南新区发展规划目标,2020年财政预算主要指标拟安排如下: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为10.0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主要考虑原昌南拓展区和“一镇三村”税收征管体制调整以及新区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因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为4.2379亿元,同比增长111%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

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年结余结转、税收返还、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减去上解支出、年终结转等,收入总计为52144万元;按照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52144万元。

分预算科目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53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30万元,教育支出193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97万元,文化旅游体育和传媒支出5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0万元,卫生健康支出56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20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7321万元,农林水支出1222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65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5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48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44万元,其他支出128万元,债务付息支出74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20年,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为61109万元,2020年提前批次新增专项债券转贷收入6980万元(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唐英创意设计园标准化厂房项目)。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年结余、预计补助等,收入总计为68933万元,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68933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三、完成2020年度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2020年,新区财政工作要按党工委、管委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工作措施,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等系列会议精神,以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抓手,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有力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稳定发展,全面完成2019年财政预算任务。

1.科学谋划昌南新区财税工作,策应整体发展。按照“有利于新区突破性发展、全市统筹性发展、激发活力创造性发展”等原则,研究并争取市对区级的财税体制。结合新区实际,按照“激励约束相统一、财权事权相匹配”原则,完善区对乡级的财税管理体制。坚持“强征管、固税基”工作主线不变,做强做优新区财税总量,招引、培植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税源,实行税管户的全面封闭管理,策应并服务好全市财税发展整体大局。主动履职尽责,围绕新区发展战略,主动跟进,积极作为,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稳固的财力支持和资金保障。具体做到内外兼修,对上主动作为,全力争取新增债券,协同谋划更多项目列入上级计划盘子。对内积极壮大财力,狠抓融资建设,实行多个渠道引水,夯实项目支付保障。

2.规范财政支出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支出结构,保重点压一般,稳增量,盘存量,力保平衡。一是最大程度提高可支配财力。继续加大依法征税治费力度,加大个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税费清缴力度,堵塞征管漏洞。加大专项收入统筹安排力度,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加大暂付款清理回收管理,提高可支配财力。二是强化预算支出执行。围绕年度预算目标,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支出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加大各类财政资金整合力度,突出财政投入重点。继续推进厉行节约,严格预算约束,从严控制各种支出的追加,大力压缩各项行政开支和一般性支出。

3.用足用好财税政策,推进产业有序融合发展。深刻认识产业是“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抢抓利用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和国瓷小镇两大平台建设的有利契机,从发挥财政引导激励作用、完善产业服务平台等方面着手,从更高层次和水平凸显财政职能效益,推动和引导产业的聚集和高水平发展。一是完善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谋划、主动配合推进涉及国瓷小镇、古作坊群、基金小镇、创意设计园等产业发展平台的投融资建设工作。针对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痛点、堵点问题,加大倾斜性投入,统筹推进产业平台涉及的水、电、气、管网建设。二是引导完善陶瓷产业链条。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全力保障原料基地、智造工坊二期等产业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利用财税扶持政策引导完善陶瓷产业链建设,特别是原辅材料集中生产、陶瓷机械装备制造、物流仓储检测、文创工业旅游,着力夯实产业链条,推动业态有序融合发展。三是引导促进产业聚集融合。紧密对接试验区和国瓷小镇建设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政策的分析研究和总体把握,立足长远,算好“眼前账”、“发展账”和“投入产出账”,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电商经济”、“会展经济”的引导激励扶持政策。五是推动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好两大平台建设的有利契机和财政的特定效益,大力开展“金融招商”,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将新区列为业务发展和信贷支持重点区域,在新区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科技支行,谋划推进金融产业和陶瓷产业的融合发展。主动对接省级发展升级引导基金等各类产业基金和省财投集团,争取产业基金投资向高新技术陶瓷产业以及国瓷小镇和产业示范项目予以倾斜。分析探索筹建信用担保公司,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提高融资担保能力和银行认同度,切实化解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

4.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提升财政“两化”管理效能。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财经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启动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外出学习先进开发区在部门预算编制中的经验和做法,推行“零基预算”,科学确定定额,推进项目库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的时效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完善投资评审机制,充实调整评审专库,做实评审效果。全面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方案,发挥内审指导力,结合发展各阶段特点,确定内审重点和年度计划,建好风险防控“防疫站”。加强PPP模式的总结分析和再应用,优化重大建设项目投入机制。实施全面规范的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细化公开内容,推进阳光财政、规范财政、安全财政、健康财政建设。

2020年,财政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科学谋划、有序推进昌南新区财税各项工作,从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打造创新财政、创造财政、精明财政、精准财政、公正财政、廉政财政,为尽快把昌南新区打造成全市的城市门户、经济引擎贡献财政力量。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