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司法局2019年政府信息
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司法厅的精心指导下,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立足司法行政职能,聚焦重点目标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在推进法治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政治建设为引领,干部队伍建设呈现新风貌。
一是局党组始终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利用中心组学习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等,不断强化提升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确保全局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制定了《关于2019年景德镇市司法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表》,签订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确保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对照作风建设中“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制定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五型”政府建设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若干措施的实施细则》等文件,把作风建设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同步抓、共促进”,用工作成绩检验作风成效。 三是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对照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及时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目前,已完成了56条整改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机构改革统一部署及要求,及时成立了局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机构改革工作专班,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景德镇市司法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重新组建的市司法局将形成了“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的工作格局,目前,机构改革工作已基本到位,实现了机构改革与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坚持政治引领,法治瓷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成立了中共景德镇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召开了全市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下发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两规则一细则》《关于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七大示范工程”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着力落实55项重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依法治市各项工作。二是严格做好合法性审查工作。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机制,努力把好市政府及其部门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和各类招商引资合同协议的合法性审查关,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积极邀请、指派律师和专家进行文件审查,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论证工作,保障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率达100%。三是推进“三项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出台了《景德镇市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意见》,重点明确了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行为规范。召开了全市“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推进会,重点对各县(市、区)以及机构改革后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28家单位的“一单两库”动态调整工作进行了部署。四是推进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稳步发展。进一步巩固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成果,建立了“快立、细审、慎决”的新型工作模式;严格复议案件审理把好案件质量关,强化行政复议意见书和建议书在纠正违法不当行政行为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在行政应诉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展法律顾问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三)坚持法治思维,全民法治素养得到新提升。着力抓好“七五”普法。以开展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平安瓷都、精准法律服务质量年、宪法进万家和“脱贫攻坚·法治同行”等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组织开展大型普法宣传4场(次);开展普法专题活动20场(次),着力培养公民法治信仰和依法思维。集中举办了四期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培训班,发放培训教材、徽章、证书等2000余份,培养了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2200余名。重点抓好“法律六进”。组织律师、行政执法人员等宣讲团成员,结合“精准扶贫”“双创双修”扫黑除恶等中心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宣讲,共接待群众5000多人次,为群众发放各类宣传单、宣传册等资料10000多份,实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建设了法律图书角、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栏等一批公共法治文化宣传场所开展法治宣传,积极与群众展开互动。强化宪法宣传教育,发放《宪法》修订单行本2000多册,深入宣传《宪法》修改的重点内容以及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导、促进全社会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同时积极开展“微信”、“微博”、“互联网+法治宣传”、“党建+法治宣传”等新型平台开展法治宣传,积极与群众展开互动,有效调动了全市社会各方群众广泛参与到学法用法守法的活动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突出抓好扫黑除恶宣传。今年以来共编印和发放扫黑除恶宣传单15000份、以案释法案例汇编3000册,开展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60余场次,接受群众现场法律咨询1500余人次。
(四)坚持大局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新发展
一是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景德镇市司法局关于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市局与市工商业联合会建立了联系协调机制,组建了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和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组织全市律师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上半年,开展了相关法律讲座46场,走访企业367次,帮助企业化解风险、解决法律问题300余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二是落实法律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以扶贫涉及的法律政策问题和法律服务需求为着力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通过“四个一”等产业扶贫方式,推动贫困群众限期脱贫、精准脱贫。配强市司法局驻村第一书记,重新调整结对帮扶干部66名,新增法律服务“惠民卡”500个,为扶贫开发项目提供法律服务17件,为帮扶对象提供法律援助18件,公证业务8件,法律咨询231件。三是围绕全市“三个五”战略行动和“双创双修”工作部署要求,发挥司法行政系统职能优势,分别组建了“双创双修”工作律师服务团、调解服务团以及“律师以案释法”宣讲团,着力解决全市“三个五”战略行动和“双创双修”工作中的涉法涉诉问题,为昌南新区建设、古窑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三陶”(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古镇重塑工程、国家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建设、棚户区拆迁改造等重点项目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统一思想,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一是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主动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来谋划司法行政工作。二是要以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结合起来,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三是要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切实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于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全过程,落实到“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之中,努力把全市司法行政杋关建设成为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二)服务人民,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要努力补短板、向前赶,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加快推进“12348江西法网”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和“江西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的全面覆盖、深度应用。要按省厅要求建成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并落地县乡。二是深入开展“精准法律援助质量年”活动完善值班律师工作机制,健全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创优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措施,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确保“应援尽援”,努力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和水平。三是建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促进一线治理能力提升。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编制部门的支持,要加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职能和业务建设,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审查机制,健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法治乡村建设。
(三)围绕中心,全力服务瓷都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进一步规范完善法律顾问工作长效机制,为政府部
门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为重大
工程项目、重大投融资活动等提供高效法律服务。二是落实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支持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立法质量,健全涉及民营企业的执法保护措施,持续开展“法治体检”专项活动,组织引导律师创新服务产品,更好地服务“国家实验区建设”全力保障我市产业强市战略。三是要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重要指示,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加强“一带一路”法律事务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律师、公证员广泛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过程,认真做好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为髙质量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四)崇尚法治,不断开拓法治瓷都建设新局面
一是要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努力打造一批法治政府建设标杆,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督查和考评,构建起守责尽责、失责追责的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工作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铺开,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两法衔接”和“减证便民”“互联网+监管”,认真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效规范执法程序、提升执法水平。二是要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要认真组织好第二个宪法宣传周,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宪法宣传形式,扩大宪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宪法意识。三是要营造浓厚法治社会建设氛围。要认真实施“七五”普法规划,进步深化宪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等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