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文旅局、市属相关单位、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设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深入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相关规定,决定开展景德镇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条件
(一)属于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详见附件2),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
1.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致力传承、培养后继。
2.年满28周岁(即1995年11月1日前出生,以身份证或户口簿为准),户籍在景德镇市,需提供在我市从事某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工作10年以上的证明材料(单位证明、企业证明、社区居委会证明及相关行业协会证明等),不含学徒时间。
3.年满28周岁的非景德镇籍人员(即1995年11月1日前出生,以身份证或户口簿为准),需提供在我市从事某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工作10年以上的证明材料(单位证明、企业证明、社区居委会证明及相关行业协会证明等),不含学徒时间。
4.熟练掌握某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5.在该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中能够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二)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以下情况不予推荐:
1.丧失传承能力、无法履行传承义务的人员。
2.已评为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不得再次申报(包括申报其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不直接从事传承工作的人员。
(三)为了激励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基地、传播基地和研究基地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所做的贡献,对于目前没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基地,每个基地可推荐1—2名符合申报条件的传承人。
二、申报程序
1.申报人须将申报材料提交至景德镇市政务服务中心通用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现场审核材料,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反馈修改意见并作修改退回处理。
2.市文旅局将通过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复核审定等程序,对景德镇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予以公布。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1.填写《景德镇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书》(详见附件1,可于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官方网站wgxl.jdz.gov.cn下载)。
2.辅助材料:有助于说明申报人的其他文字、代表性作品照片、获奖证书、馆藏证书,积极参加非遗宣传展示的资料、录音、录像等。
3.《景德镇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书》须用电脑排版填写,同辅助材料一并制作成纸质文本。以A4规格装订成册,一份,要求内容充实,表达准确,不得弄虚作假。同时将《景德镇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书》电子文本(Word格式)及辅助材料的电子版拷贝至U盘,以上所有申报材料均装进档案盒或文件袋提交。
四、线下评审
1.材料考核。市文旅局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符合基本条件的申报人进行文本材料审核。如文本材料不符合申报要求,则不予以推荐参加现场技艺考核(答辩)。
2.技艺考核。市文旅局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符合申报要求的申报人进行现场技艺考核,同时申报人旁边放置一件自己的代表性作品成品,专家评审小组结合两者进行评审。对不能进行现场展示的,或者无法提供作品成品的(如挛窑、古戏台营造、釉料配置等)申报人,采取现场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已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教授、副教授、正高、副高、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2023年景德镇市职业技能竞赛市级二类赛前三名职工选手(获奖名单将由市人社部门组织核实)等职称和荣誉称号的无须参加现场技艺考核或者现场答辩,但需在申报材料中提供相关证明。
专家评审小组形成最终推荐意见(即以上两种考核都经过半数以上专家评审小组成员评审通过的申报人才能被推荐),报送市文旅局审批。
五、工作要求
1.各县(市、区)文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做好申报工作。
2.充分发挥申报人所在单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专家学者以及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组织推荐申报、审核、评选工作,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可靠。
六、报名时间和地址
报名时间:2023年9月11日至10月31日,逾期不予受理。
报名地址:景德镇市景兴大道26号政务服务中心一楼A区21号窗口(通用综合窗口)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9:00——12:00
14:00——17:00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
景德镇市文旅局文化遗产保护科 谢书磊
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非遗中心 金超
联系电话:
0798-8226171(文化遗产保护科)、0798-8332012(政务服务大厅窗口)、0798—8220537、13707984792(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非遗保护中心)
八、其他事项
未尽事宜请与景德镇市文旅局文化遗产保护科联系,此次推荐申报工作的解释权归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附件:1.景德镇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书
2.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3年9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景德镇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书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申报人姓名:
所在单位/主要开展传承活动地区:
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印制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封面中“项目类别”及“项目名称”按已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类别和项目名称正确填写。项目类别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二)表格除签字外,一律用电脑填写,内容应准确、完整、真实。签字、盖章不得复印、打印。
二、填表说明
(一)“姓名”及“出生年月”均与身份证信息保持一致。
(二)“个人简历”中,简要填写申报人的工作、学习及与该项目有关的学艺、实践经历。
(三)“传承谱系及授徒传艺情况”中,以文本形式填写包括申请人在内的至少三代传承脉络。建议格式为第一代: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第二代:张小三(师傅张三)、张小四(师傅张三)、李小四(师傅李四)、王小五(师傅王五)、赵小六(师傅赵六);第三代:以此类推,填写至申报人本人及现有弟子。
自愿申请书
本人申请成为景德镇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积极履行保护传承义务;保证提供的申报材料真实可信,并同意景德镇市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无偿使用申报材料进行宣传、推广。
申报人(签字):
年 月 日
姓名 |
性别 |
2寸彩照 | ||
民族 |
出生年月 (以身份证为准) |
|||
身份证号码 |
文化程度 |
|||
职业 |
职称 (以证书为准) |
|||
联系电话 |
微信号 |
|||
通讯地址 |
||||
从艺时间 (不含学徒) |
||||
个人简历 |
||||
传 承 谱 系 及 授 徒 传 艺 情 况 |
||||
身 份 证 正 反 面 |
||||
从 事 某 项 非 遗 项 目 工 作 10 年 以 上 的 相 关 证 明 |
||||
职业资格证书或荣誉证书图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教授、副教授、正高、副高、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职业资格证书、2023年景德镇市职业技能竞赛市级二类赛前三名荣誉证书图片) |
||||
为该项目保护所做的其他贡献(包括展演、宣传、公益活动、调查研究及所获奖励等)。以上信息请在辅助材料里进行佐证。 |
||||
照片一 |
此处插入体现申报人授徒的传承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照片二 |
此处插入体现申报人授徒的传承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照片三 |
此处插入体现申报人授徒的传承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照片四 |
此处插入体现申报人授徒的传承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照片五 |
此处插入体现申报人工作的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照片六 |
此处插入体现申报人工作的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照片七 |
此处插入体现申报人工作的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照片八 |
此处插入体现申报人工作的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照片九 |
此处插入申报人的代表性作品或剧(节)目的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照片十 |
此处插入申报人的代表性作品或剧(节)目的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照片十一 |
此处插入申报人的代表性作品或剧(节)目的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照片十二 |
此处插入申报人的代表性作品或剧(节)目的照片,照片要求1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彩色照片(文字可以删除)
著作权人姓名:手机: 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照片说明(50字以内): | |||
市 级 专 家 评 审 小 组 推 荐 意 见 |
(填写市级专家评审委员会是否推荐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明确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 |||
市 文 旅 局 审 批 意 见 |
(填写市文旅局是否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明确意见。)
盖章: 年月日 |
附件2
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83项) | ||||
1 |
Ⅰ—1 |
景德镇民间故事142篇 |
民间文学 |
第一批 (2007) |
2 |
Ⅰ—2 |
景德镇民间歌谣46首 |
民间文学 | |
3 |
Ⅰ—3 |
景德镇民间谚语440句 |
民间文学 | |
4 |
Ⅱ—1 |
景德镇民歌90首 |
传统音乐 | |
5 |
Ⅱ—2 |
景德镇民间器乐曲35首 |
传统音乐 | |
6 |
Ⅱ—3 |
景德镇曲艺音乐59首 |
传统音乐 | |
7 |
Ⅱ—4 |
景德镇民间瓷乐艺术 |
传统音乐 | |
8 |
Ⅲ—1 |
瑶里镇长明村青狮白象灯 |
传统舞蹈 | |
9 |
Ⅲ—2 |
兴田乡潭口村珍珠灯 |
传统舞蹈 | |
10 |
Ⅲ—3 |
手狮舞 |
传统舞蹈 | |
11 |
Ⅲ—4 |
打蚌壳 |
传统舞蹈 | |
12 |
Ⅲ—5 |
马灯舞 |
传统舞蹈 | |
13 |
Ⅲ—6 |
跳魁星 |
传统舞蹈 | |
14 |
Ⅲ—7 |
九老图 |
传统舞蹈 | |
15 |
Ⅲ—8 |
丽阳乡叫化子灯 |
传统舞蹈 | |
16 |
Ⅳ—1 |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
传统技艺 | |
17 |
Ⅳ—2 |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 |
传统技艺 | |
18 |
Ⅳ—3 |
乐平传统戏台建造技艺 |
传统技艺 | |
19 |
Ⅳ—4 |
景德镇传统制瓷原料加工配制技艺 |
传统技艺 | |
20 |
Ⅳ—5 |
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 |
传统技艺 | |
21 |
Ⅳ—6 |
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22 |
Ⅳ—7 |
景德镇传统粉彩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23 |
Ⅳ—8 |
景德镇传统古彩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24 |
Ⅳ—9 |
景德镇传统珐琅彩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25 |
Ⅳ—10 |
景德镇传统玲珑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26 |
Ⅳ—11 |
景德镇传统雕塑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27 |
Ⅳ—12 |
景德镇传统特种工艺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28 |
Ⅳ—13 |
景德镇传统制瓷柴窑烧成技艺 |
传统技艺 | |
29 |
Ⅳ—14 |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30 |
Ⅳ—15 |
景德镇瓷用毛笔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31 |
Ⅳ—16 |
浮梁县碱水粑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32 |
Ⅳ—17 |
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33 |
Ⅳ—18 |
荷塘乡手工竹编技艺 |
传统技艺 | |
34 |
Ⅳ—19 |
鲇鱼山镇根雕技艺 |
传统技艺 | |
35 |
Ⅴ—1 |
景德镇瓷业习俗 |
民俗 | |
36 |
Ⅴ—2 |
景德镇瓷业祭拜习俗 |
民俗 | |
37 |
Ⅴ—3 |
景德镇传统瓷业语言词汇 |
民俗 | |
38 |
Ⅴ—4 |
景德镇中秋烧太平窑节俗 |
民俗 | |
39 |
Ⅴ—5 |
竟成镇风火仙师祭祀 |
民俗 | |
40 |
Ⅵ—2 |
景德镇民窑陶瓷美术 |
传统美术 | |
41 |
Ⅰ—4 |
饶娥传说 |
民间文学 |
第二批 (2012) |
42 |
Ⅰ—5 |
泪滩双月 |
民间文学 | |
43 |
Ⅲ—9 |
乐平桥板龙灯 |
民间舞蹈 | |
44 |
Ⅲ—10 |
乐平手狮舞 |
民间舞蹈 | |
45 |
Ⅵ—2 |
景德镇传统陶瓷书法 |
民间美术 | |
46 |
Ⅳ—20 |
景德镇传统青白瓷烧制技艺 |
传统技艺 | |
47 |
Ⅳ—21 |
景德镇传统釉里红瓷烧制技艺 |
传统技艺 | |
48 |
Ⅳ—22 |
景德镇传统薄胎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49 |
Ⅳ—23 |
景德镇陶瓷乐器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50 |
Ⅳ—24 |
洄田排粉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51 |
Ⅳ—25 |
糖画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52 |
Ⅳ—26 |
景德镇斗彩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53 |
3—Ⅷ-1 |
景德镇瑶里传统釉果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第三批 (2014) |
54 |
3—Ⅷ-2 |
景德镇传统水碓营造技艺 |
传统技艺 | |
55 |
3—Ⅷ-3 |
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刻技艺 |
传统技艺 | |
56 |
3—Ⅷ-4 |
景德镇传统没骨彩瓷绘制技艺 |
传统技艺 | |
57 |
3—Ⅷ-5 |
乐平长寿面“五福临门”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58 |
3—Ⅷ-6 |
传统青花珠明料煅烧技艺 |
传统技艺 | |
59 |
3—Ⅹ—1 |
鹅湖镇楚冈村五谷丰收灯 |
民俗 | |
60 |
3—Ⅶ-1 |
景德镇剪纸艺术 |
传统美术 | |
61 |
4—Ⅷ-1 |
乐平谷酒古法酿造技艺 |
传统技艺 |
第四批 (2017) |
62 |
4—Ⅷ-2 |
浮粱传统釉灰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63 |
4—Ⅷ-3 |
浮梁传统蓑衣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64 |
4—Ⅷ-4 |
浮梁传统榨油技艺 |
传统技艺 | |
65 |
4—Ⅷ-5 |
浮梁传统手工粉皮晾制技艺 |
传统技艺 | |
66 |
5—Ⅷ-1 |
景德镇市传统匣钵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第五批 (2018年) |
67 |
5—Ⅷ-2 |
景德镇传统陶瓷稻草包装技艺 |
传统技艺 | |
68 |
5—Ⅷ-3 |
景德镇传统建筑青砖瓦构件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69 |
5—Ⅷ-4 |
景德镇传统胭脂红颜料配烧技艺 |
传统技艺 | |
70 |
5—Ⅷ-5 |
乐平桃酥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71 |
5—Ⅷ-6 |
瀛里大缸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72 |
5—Ⅷ-7 |
乐平灌芯糖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73 |
5—Ⅹ—1 |
景德镇传统特色小吃 |
民俗 | |
74 |
5—Ⅳ—1 |
乐平腔 |
传统戏剧 | |
75 |
6—Ⅷ-1 |
景德镇釉下五彩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第六批 (2021年) |
76 |
6—Ⅷ-2 |
乐平红糖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
77 |
6—Ⅷ-3 |
景德镇陶瓷装饰用印 |
传统技艺 | |
78 |
6—Ⅷ-4 |
昌江传统木船营造技艺 |
传统技艺 | |
79 |
6—Ⅷ-5 |
乐平市石雕技艺 |
传统技艺 | |
80 |
6—Ⅳ—1 |
景德镇采茶戏 |
传统戏剧 | |
81 |
6—Ⅳ—2 |
景德镇瓷偶戏 |
传统戏剧 | |
82 |
6—Ⅴ—1 |
景德镇大鼓 |
曲艺 | |
83 |
6—Ⅷ-6 |
景德镇古陶瓷修复技艺 |
传统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