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2022年“五一” “端午”期间重点项目不停工重点企业不停产招商引资不停步和做旺消费市场政策措施》已经2022年4月25日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4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22年“五一” “端午”期间重点
项目不停工重点企业不停产招商引资不停步
和做旺消费市场政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全省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暨“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动员会精神,组织动员“五一” “端午”期间重点项目不停工、重点企业不停产、招商引资不停步,做旺节日消费市场,巩固和扩大一季度强劲开局成果,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保持项目建设力度不减。鼓励重点项目不停工,对“五一” “端午”期间在建的市重点项目一线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给予每人200元的消费券。其中市本级(含园区)重点项目由市财政局补助,各县(市、区)重点项目由属地财政给予补助。〔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鼓励重点企业不停产。对重点工业企业,在“五一” “端午”期间连续生产、员工上岗率达到80%和产能利用率达到80%的,按企业2022年4月份发放的本地全勤员工工资单上的员工数,给予每人200元的消费券。其中中心城区重点工业企业补助由市财政承担,乐平市、浮梁县重点企业由属地财政承担。(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乐平市、浮梁县人民政府)
三、坚持招商引资不停步。全市开展“访外企、送服务、解困难、促增资”活动;各县(市、区)园区全力推进新引进的在谈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对已落地的龙头企业做好调研工作,助力企业延链、强链、补链,力争老树再发新枝;“5020”项目挂点服务的单位、干部节日期间深入项目现场,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力推进“5020”项目建设速度。〔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市、区) 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
四、做旺商贸消费。由市商务局组织开展惠景消费季活动,投入2000万元补贴,分时段做旺汽车、家电、餐饮、商超等大宗商品和民生领域消费,其中市中心城区投入500万元补贴,由市财政承担。各县(市、区)、 园区由属地财政承担。〔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市、区) 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
五、扩大文旅消费。以“嘉景游 镇当时”为主题,开展“文旅活动月”。加大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全市各类景区景点、文博场馆推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日间夜间、线上线下文化和旅游产品。市、县(市、区)两级发放100万元文化和旅游消费券,促进文旅消费。陶阳里御窑景区、陶溪川文创街区、御窑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等免费开放,鼓励民营文旅企业推动门票、旅游产品打折优惠活动。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抗疫工作者、劳动模范、人民警察、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军队残疾退役人员、全省优秀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实施专项优惠。〔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 管委会〕
六、优化项目审批服务。“五一” “端午”期间,各地要做到项目审批不打烊,并联推进规划、环评、安评施工许可等开工前手续办理,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审批时限。〔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 管委会〕
七、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五一” “端午”期间,要切实保障用电、用水、用气、用砂等要素,解决重点项目与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后顾之忧。加强“五一” “端午”期间防疫和生活物资供应工作,确保节日期间群众生产生活物资不脱销、不断档、不涨价。〔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供销社,市供电公司,市水务公司等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
八、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督促指导项目施工单位强化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底线,确保“五一” “端午”期间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顺利进行。〔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住建局,市应急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
九、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落实本政策措施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具体抓,统筹安排好企业(项目)不停产不停工、招商不停步工作和做旺消费市场工作。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财政局等单位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调度,指导好各相关企业切实做好“三不停一旺盛”工作,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及时兑现到位。〔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
十、广泛开展宣传。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财政局等牵头单位要会同配合单位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并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公布政策措施、政策解读、实施细则,方便企业和群众咨询,对园区和重点区域要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
本政策措施由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