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政府系统推动“三减三强两倡导”深化“五型”政府建设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若干措施的实施细则》已经2019年3月18日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3月19日
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政府系统推动“三减三强两倡导”深化“五型”政府建设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若干措施的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政府系统推动“三减三强两倡导”深化“五型”政府建设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赣府发﹝2019﹞3号),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我市“五型”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特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大幅精减文件简报
1.上级文件政策规定已经非常明确具体,且发送至县(市、区),没有要求另行制定实施细则的不再层层发文。
2.可以政府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等)发文的,不以市政府名义发文。
3.应以部门名义或部门联合发文的,不得升格以市政府名义发文。
4.相关工作原已制发文件,且原制发文件仍在有效期内的,不再重复发文。
5.对已通过会议、电话等方式作出工作部署的,不再另行发文。
6.对部门向市政府报送的简报集中清理,原则上一个单位只保留一种简报。2019年全市各级政府简报数量压减20%以上。
二、大幅精减会议活动
7.严格按照《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会议制度的通知》(景府字〔2017〕26号)规定执行,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须报市政府办公室统筹安排,经市政府负责同志批准后召开。部门会议不得升格为市政府会议。
8.市直各部门召开的本系统全市性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一次,因特殊原因需增开的,须报市政府批准。
9.常规性的工作部署会议内容相近的,要合并召开,且只安排直接相关的部门参会。
三、大幅精减督查考核
10.统筹规范督查考核项目。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18﹞56号)要求,严格执行督查年度计划审批报批报备制度。市政府各部门全市性督查检查考核要制定年度计划,报市政府督查室备案,对紧急突发事项需要开展临时性督查的要按程序报批后实施。
11.控制督查考核总量和频次。各部门原则上只得开展1次综合性督查考核,涉及多个部门的推行联合督查考评。
12.实行针对性督查考核。所有督查考核事项必须由牵头部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量化指标,坚决改变督查考核过程中简单看有无领导批示、是否召开会议和出台文件等形式主义做法。
13.注重督查考核实效。以工作实际进展、真实面貌、群众切身感受为核心开展督查考核。对督查发现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狠抓整改落实。
14.创新督查考核方法。运用“互联网+大督查”思维,在我市数字化办公OA系统平台上,开发建设网上督查子功能模块,探索网上督查方式。
15.实地督查考核过程不扰民、不扰“官”。充分运用暗访、随机抽查、回访复核等方式深入基层、现场了解实情。
16.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收集基层和群众反馈意见,梳理整改落实。
四、切实强化问题破解
17.建立健全正向激励、考核评价、容错纠错、澄清保护等政策体系。细化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对认定给予容错的干部,相关政治、经济待遇不受影响,干部所在单位在相关工作考核中一般不予扣分,真正树立起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好导向。严查诬告陷害行为,对经核查受到错告、诬告而对其造成不良影响的干部,通过适当方式予以澄清,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对经查属于恶意中伤、诬告陷害、散布谣言等行为的,按照性质、情节和后果,及时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将诬告陷害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有诬告陷害行为的有关人员纳入失信“黑名单”。
18.建立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管理机制。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19年景德镇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安排表》,市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照节点要求,对落实目标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和反馈,特别是对影响和制约本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突出困难、问题,进行常态化摸排和梳理,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研究解决落实具体措施。每季度初对上季度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评估考核,考核结果实行亮灯预警。
五、切实强化大干项目
19.实行市级领导挂点制度。每年挑选出重大项目进行市级领导挂点,挂点领导为项目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工作负全责,包括制定项目计划、推动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责任单位在挂点领导的领导下对项目建设工作具体负责。
20.实行重大项目调度制度。主要实行三级调度:一是挂点领导调度,项目挂点领导负责日常调度,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分管副市长调度,在项目推进工作中,挂点领导难以协调的事项,由挂点领导商分管副市长进行调度,分管副市长原则上每月调度一次,遇重大问题及时协调。分管副市长难以协调的问题,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总协调)及时进行协调。三是市长调度,总协调难以协调的重大问题,由项目部向市重点办提出,市重点办汇总后报市长调度会协调,市长调度会原则上每两个月调度一次,对紧迫性问题可随时召开。
21.实行重大项目巡查制度。巡查项目以领导挂点项目为主,每两个月现场巡查一次,听取项目情况汇报(原则上由项目挂点领导亲自汇报),协调建设中的难点问题,督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22.实行重大项目通报督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对重大项目实施情况(重点是实施情况未达计划要求的项目)、调度会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定期督查工作原则上每月一次。
23.实行重大项目信息月度报送制度。每月对全市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时调度,对各责任单位的建设进度进行排名,并通过《重点工程简报》予以发布。
六、切实强化政务服务
24.推动园区赋权事项落实落地。认真做好相关权力事项的赋权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确保相关权力事项受理、审查、发证等所有审批环节依法落实到位。高新区、昌南新区要主动对接赋权单位,依法承担赋权事项的审批责任和管理职责,接受指导监督,规范审批程序,切实提高承接能力和审批效率,确保权力运行顺畅高效。
25.健全园区权责清单管理。高新区、昌南新区要依据赋权清单,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修订、废止,机构职能的变化及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相关要求,按有关程序及时动态调整。
26.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规范各级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改革,除因安全等特殊原因外,原则上不再保留部门单独设立的政务大厅。2019年底前,市县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
27.实行综合“一窗受理”。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暂不具备条件的区分业务性质分类实现“一窗受理”,2019年底实现市县“一窗受理”率达到100%。
28.开展“一链办理”改革。以企业开办(含后续证照)、不动产登记交易、投资项目审批等高频复杂事项为突破口,全面梳理优化办事流程,编制“一链办理”事项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结合“一窗式”改革,做到一次性提交一套材料,变企业群众到不同部门“办几件事”为全链条办理“一件事”。
29.推进“一网通办”。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使用“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收出件,确保2019年6月底前完成自有业务系统对接,杜绝“二次录入”,实现“单点登入、一网通办”。
30.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2019年底前实现政务服务网全覆盖,努力提升网上办事比例,实现市县两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0%以上。
31.拓展提升“赣服通”功能。推动高频便民和审批事项实现掌上办理,2019年6月底前和12月底前,市县分别完成移动平台建设并接入“赣服通”,分别实现50个和20个以上本级事项“掌上办理”。2019年底前,实现政务服务高频事项掌上办理率达到50%。
32.优化完善延时错时服务。以办成事为标准,从接件、办理到出件,全链条开展延时错时服务,办理结果发证等一律实现延时服务,不断提升延时错时服务水平和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33.开展全城通办。加快研发集审批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以及常见证照、证明打印于一体的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大力推行实体与网上、掌上、自助服务平台相结合,着力实现全城通办。2019年底前市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自助服务专区,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
34.加快全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的要求,推进数据融通、服务融通、应用融通。
35.加强政策解读。通过各种形式,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知晓、理解我市出台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改革举措。
36.加快政府公报电子化进程。着力将政府公报打造成权威、规范、便民的政务公开平台。
七、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
37.在一线发现问题。大力倡导采取“四不两直三有”(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有问题导向、有实质内容、有结果反馈)调研方式,围绕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3+1+X”产业发展、城市“双创双修”等重点工作,深入园区企业、项目工地、乡镇村社等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声,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市政府各部门每年至少提交2篇高质量调研报告。
38.在一线化解矛盾。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办件回访制,着力解决好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保障、食品安全、生态保护、环境卫生等民生问题。建立全市各级政府及部门和企业、基层群众之间的“政策直通车”,打通政策制定与运用的“最后一公里”。
39.在一线推动工作。倡导“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防止“挂帅不出征、坐诊不号脉”,摒弃只坐办公室不到现场等官僚主义及只到现场不解决问题等形式主义作风,市政府领导及各部门对牵头的重大任务、重点工作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问题,限定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推动工作落实。
八、大力倡导“尽职尽责敢担当、不为乱为皆问责”
40.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担当实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41.大力加强班子政治建设。实施领导班子创优赛绩,搭建亮绩平台,定期晒绩对账,开展县(市、区)、市直单位、园区、镇(乡、街道)等各层面实绩大比拼,引导广大干部把讲政治体现在担当作为中、落实到攻坚破难上。
42.开展绩效考核。成立市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各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并综合运用考核成果激励干部撸起袖子踏实干。
43.实施关心关爱工程。落实一系列具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给优秀干部“好心情”“好待遇”“好地位”。围绕干部精神鼓励、政治关心、生活关爱、经济激励,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举措。完善干部收入分配制度,确保各项福利政策贯彻执行到位;对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给予表彰奖励,攻坚标兵可享受市劳动模范待遇;组织开展“最美公务员”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让担当作为的干部更有地位。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常态化谈心交心,建立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平台,认真落实健康体检、带薪年休假和职工疗休养等制度,关注干部的身心健康。
44.不为乱为皆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作风漂浮、热衷搞花拳绣腿,消极懈怠、萎靡不振,不愿负责、不敢碰硬的干部,坚决处理、果断调整,推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防止借容错搞纪律松绑、作风减压,不让容错纠错成为胡乱作为的“护身符”、问题干部的“避风港”。针对重大决策落实不快、服务保障不优、难题破解不力、规矩执行不严、干部形象不佳等作风问题,实施“四风”问题“联督联查联防”整治行动,落实负面言行清单制度,推动干部从严管理常态化。针对“为官不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政令不畅、不敢担当、打不开工作局面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优化,对不作为、不挑担、不落实、不适应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