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2019年 > 第10期(总第10期) > 市政府文件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德镇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6-2030)》的通知(上)

景府字〔2019〕40号
来源: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9-11-18 访问量: 收藏.png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景德镇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6-2030)》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景德镇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6-2030)》

20191031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景德镇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6203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前言

面临形势

2015年我国水产品总量达到6699.65万吨,其中养殖产量达到4937.90万吨,占70%以上。2016年,我国水产品总量达到6901.25万吨,再创新高。但我国水产品综合价格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淡水产品价格下降了2%。在经济新常态下,水产养殖业发展进入了平稳期,靠不断扩大产量来提高渔民收入将越来越难以为继。国家 十三五划更是要求渔民收入水平保持与全国人民收入水平同步增长。因此,我国渔业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水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的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水产品有效供给,从而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发展道路。为此,需深入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养殖产业,推进渔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通过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增强养殖业竞争力,推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以来,按照《景德镇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思路,采取积极调整渔业生产布局、大力培育水产品生产与物流龙头企业、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突出区位优势推进水产苗种生产、健全渔业保障体系、推动水产品市场建设和加快科教兴渔步伐等措施,促进了全市渔业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保持了渔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好势头,顺利完成了渔业发展目标,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实现全市水产品总量30644吨,年均增长2.51%,渔业总产值105552.4万元。渔业产业一、二、三产结构比例为64.111.324.6。其中,捕捞产量3239吨,年均增长-0.28%,产值9634万元;养殖产量27405吨,产值57040万元。景德镇市渔业总产值占江西省渔业总产值的2.33%,占全市大农业的7.72%(详见表1)。

1 景德镇市20122016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2012

2016

年均增长(%

水产品总产量(吨)

27068

30644

2.51

捕捞产量(吨)

3411

3239

-1.03

养殖产量(吨)

23657

27405

2.99

渔业产值(万元)

53947

67632

4.63

养殖产值(万元)

43677

57040

5.48

加工值(万元)

7413

8415

2.57

养殖面积(亩)

98654

99093

0.09

备注以上数据来源于2012年江西渔业统计资料和2016年江西省渔业统计资料。

景德镇为江西省直辖市,位于江西东北部,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景德镇市下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珠山区。设有38 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188个居民委员会。全市土地面积5262km2,其中市区431km2,乐平市1980 km2,浮梁县2851 km2;景德镇城区建成面积35km2

虽然近年来整体渔业养殖效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渔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渔业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相对比重偏低。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水产龙头企业和专业渔业农民合作组织带动,渔业生产各环节(苗种、养殖、饲料、技术服务、市场流通和加工等环节)没实现有效链接,产业化链条尚未形成。

2. 渔业资金投入总体不足,渔业技人才缺乏。近几年没有大专院校毕业学生进入渔业行业技术力量的断层难以满足现代渔业建设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渔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如水产良种选育、渔药研制、高效环保水产饲料研发及渔业节能减排养殖模式运用等,这些制约渔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3. 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地处赣北山区水面分散不连片,水产养殖基础设施落后,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薄弱,渔业基础抵御灾害和风险的能力较弱。

4. 养殖水面逐渐减少,渔业发展空间受挤压。随着城区建设扩容,全市周边渔业生产用地逐步变为商品开发用地,城市近郊地区渔业规模日趋减小,渔业发展空间受挤压,渔民转产转业形势较为严峻。

5.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渔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全市主要大型水库均作为饮用储备水源,而全市水产养殖业产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水库的精养为增长点,水库精养(化肥养鱼)加快了水库的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现全市主要大中型水库均退出精养(化肥养鱼)模式,退出的同时又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养殖水域滩涂区划模糊。随着水产养殖业发展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使得水产养殖布局混乱,养殖尾水污染物得不到有效控制和处理,不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不能确保有效供给和产品质量安全。

编制背景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中的要求编制《景德镇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6-2030)》,以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该规划也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制定本规范。

早期的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不能满足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对于本地养殖水域滩涂资源和水产养殖业管理的需要。主要问题在于:

1. 养殖空间规划定位不够精确,不同功能区管控措施没有细分,早期的养殖规划多限于文本描述,相应的现状图和规划图多采用示意图;

2. 养殖现状不够全面,早期养殖现状调查基于现场调查和往年资料,一般难以细化到当地每一块养殖水域;

3. 水库网箱围栏养殖未关注发展生态养殖和养殖废水处理,养殖模式单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未受到重视;

4.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未与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等区域划定清楚;

5. 规划编制未与本行政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同时未和本地区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从而产生一些交叉和矛盾。

在调查分析景德镇市水域滩涂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科学评价本地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本地水产养殖历史和各县(区)发展现状,结合GIS卫星遥感地图,精确定位每一块养殖水域的具体坐标和面积,通过综合研究,科学合理地划定景德镇市养殖水域滩涂各类养殖功能区,提出了各个功能区的相应管控措施,协调衔接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布局,最终形成《景德镇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6-2030)》(下称《规划》)。在《规划》生效期间,严格按照各功能区进行水产养殖布局,并按各自功能区的管控措施进行管理。

目的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进行各类养殖功能区的划定。在规划生效期间,掌握养殖功能区现状,稳定基本养殖水域,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从而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规划》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景德镇市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合理开发和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护环境生态安全,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编制依据

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8)

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9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

4.《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6.《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13)

9.《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8)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方法规

1.《江西省渔业条例》(2012)

2.《江西省水产种苗管理条例》(1998)

3.《江西省水资源条例》(2016)

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2012)

5.《江西省湖泊管理条例》(2018)

部门规章

1.《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

规范性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3.《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4.《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95号)

6.《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农发[2019]1号)

7.《江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赣农办字[2017]12号)

8.《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景德镇市浮梁县大石口水厂昌江取水口等7个日供水万吨及以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范围的批复》(赣农办字〔2018〕34号)

9.《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10个日供水1000吨(含)至10000吨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范围的通知》(景府字[2017]45号)

10.《江西省人民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赣府发[2009]11号)

11.《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工作方案》(赣办字〔2018〕17号)

12.《关于同意实施《景德镇地表水功能区划》的批复》(景府字[2009]46号)

13.《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水利厅关于规范水库养殖行为加强水库水质保护指导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字[2013]94号)

14.《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景德镇市全面实现水库人放天养保护水库水质工作方案和畜禽养殖污染巡查“回头看”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额通知》(景府字〔2018〕122号)

15.《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生态保护红线校核调整完善实施方案的通知》(景府办字[2017]109号)

16.《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

第三节  目标任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自2016年至2030年,基准年是2016年。

规划目标

通过对景德镇市养殖水域滩涂进行规划,理清养殖现状,精确定位养殖区域,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分类制定不同功能区划的管控措施,完善长效机制,达到“三区便捷清晰、依法管控、措施有力”的目标。

2030年,对水产养殖业的供给侧改革取得突破,生态养殖取得较大发展,实现空间规划布局合理,各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和技术全面推广普及,基本建成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监管能力相配套、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产业格局。

重点任务

水产养殖业发展要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效益及促进渔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为中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显著提高水产养殖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渔业转型升级,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养殖产业,推进渔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通过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养殖,增强养殖业竞争力,推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养殖生产布局,明确养殖水域功能区范围,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并依法落实管控措施,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2. 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

3. 推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业,继续推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养殖,实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

4. 完善落实水产养殖许可证、苗种生产许可证、苗种检疫、质量追溯和市场准入等水产养殖管理制度,为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5. 保障养殖渔民正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养殖水域,依法保护商品鱼基地等重要的养殖水域。

6. 建立科学养殖业管理制度,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以稳量增收、提质增效为重点,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

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根据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的具体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

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

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要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

要稳定和慎重规划工厂化养殖,稳定淡水池塘养殖,严禁水库使用化肥、有机绿、复合肥养殖方式,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和协调发展。

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

要将规划放在区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要与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注意与本地区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节  规划范围

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是指景德镇市管辖封闭式水域,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经普查景德镇市现有水域资源面积37.43万亩,其中可养水面9.91万亩,占总水域面积的26.48%,可养水面按类型分,池塘面积1.90万亩,水库面积7.61万亩,河沟面积0.40万亩,分别占可养水面的19.17%、72.22%和0.04%(数据来源于2016年江西省渔业统计,详见附图1)。乐平市有大中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Ⅰ)型水库38座和小(Ⅱ)型水库207座。浮梁县有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13座;小(Ⅱ)型水库146座。昌江区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4座、小Ⅱ)型水库36座;珠山区小(Ⅱ)型水库5座。水库特点是地处丘陵山谷,硬泥底质,底栖生物群落少,水生植物少,水质清瘦,逢雨水季节,周边山林田地受雨水冲刷给水体带来部分有机物和无机营养盐类,有利于鱼类生长。池塘的特点是零星分散,单个面积小。

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

1. 水文。全市属饶河水系,是鄱阳湖五大水系之一,总流域面积15, 428km2。饶河由昌江河、乐安河两支组成,两河在鄱阳县鄱阳镇姚公渡汇合后称饶河,流经鄱阳县由龙口注入鄱阳湖。昌江河为饶河水系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安徽省祁门县的大洪岭、分水岭大山之间,自东北流向西南,至两省交界处倒湖汇入大北水后始称昌江,横贯景德镇市区,从凰岗入波阳县至姚公渡汇合乐安河。昌江全长254km,流域面积6262km2,落差100.43m,平均坡降 0.46‰,在全市境内流域面积3274km2,河道长117km。控制站渡峰坑水文站流域面积5013km2。昌江河主要支流有杨春河,东河,西河,南河。乐安河是饶河水系主要支流,源出赣皖交界处怀玉山西磷的芙蓉岭,自东向西流经婺源、德兴,横穿乐平市境,至波阳县姚公渡与昌江汇合后流入鄱阳湖,全长280km,流域面积8945km2,平均坡降为0.4‰,本市境内主河段长为83.3km,流域面积 1974km2。控制站虎山水文站流域面积6374km2。乐安河主要支流有洎水、官庄水,长乐水、建节水、车溪水、安殷水、溪水。  

2. 水质。景德镇市地下水、地表水的水质一般较好,河流水质多属简单型,绝大部分水质较好,矿化度低,其他水库、池塘水质清新,宜于养殖用水。大部分养殖水域水质达标。

2.1饮用水

对景德镇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源进行了例行监测,监测断面设置在洋湖水厂、第四水厂、黄泥头水厂和观音阁水厂各自取水口的上游100米处。按国家规定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中的24项和表2中的5项以及表3中的部分常规项目,全部共62个项目的监测。由监测结果得知,景德镇市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各监测因子均达标(数据来源于2015年景德镇市五月份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监测工作小结)。

2.2地表水

对昌江河地表水鲇鱼山、镇埠两个国控断面和南河河口、洋湖水厂两个省控断面进行了监测。按照国家环保部发布的环办 [2011] 22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进行水质评价:全部四个断面监测指标结果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数据来源于2015年景德镇市五月份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监测工作小结)。

3. 气候。景德镇市属亚热带温热湿润气候型,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历年平均无霜期248天,最长285天。其特征是:夏热秋旱、冬冷春寒;春秋短而冬夏长。由于季风的影响,初冬早春多偏北风,春夏之交梅雨绵绵,夏秋之季天气晴热,具有明显的丘陵山区气候特色。市区平均海拔320m,年平均气温17°C,多年降雨量1763.5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9.8小时。

4. 自然灾害。景德镇市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因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较大,主要有台风、洪涝、干旱等。例如乐平水产养殖业主要受到台风、洪涝灾害影响,据江西省渔业资源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乐平渔业因病害、干旱受灾面积达12450亩,水产品损失数量达556吨,直接经济损失达448万元。《景德镇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景德镇市第一个统筹指导各类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为该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工作措施。

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水生生物资源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以水生生物资源为主体形成的水生生态系统,在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净化环境和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功能显著,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景德镇市水生生物资源丰富,鱼类、虾蟹、贝类和水生经济植物在乐平市分布广泛,种苗资源丰富。

一、浮游生物

水中有各种微小的硅、甲、蓝、绿、裸藻等浮游生物,其中以硅藻为多,绿藻居二。浮游植物有6个门类41个种,浮游动物3个门类19个种,浮游植物优势种类主要为梅尼小环藻、盘星藻、栅藻、尖尾蓝隐藻,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是剪形臂尾轮虫和壶状臂尾轮虫。  

二、底栖生物

底质、水深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草类型与分布、水文条件等都对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分布有影响。景德镇市底栖动物分3个门类8个种。底栖动物优势种主要是铜锈环棱螺和中国圆田螺。

三、鱼类资源

鱼类属鄱阳湖区饶河水系,共有70余种鱼类,其中主要的是鲤形目鲤科鱼。鱼类主要品种有青、草、鳙、鲢、鲤、鲫、鳊、团头鲂、鲴、鳜、花?、黄颡鱼、鲶、乌鱼、泥鳅、黄鳝、鳗鲡等,其他水生经济动物有:大鲵、甲鱼、乌龟、蟹虾、棘胸娃、螺、蚌等;水生经济植物有莲藕、菱角、茨菇、荸荠、茭白、席草、风眼莲、大瓢、紫背浮萍等,另外还有近些年陆续引进的尼罗罗非鱼、湘云鲫、淡水白鲳、彭泽鲫、兴国红鲤、罗氏沼虾、克氏原螯虾、欧鳗、斑点叉尾鮰、革胡子鲶、彩虹鲷、加州鲈、七星花鲈、日本锦鲤、匙吻鲟、古巴牛蛙等几十个水产品种。

四、虾蟹类资源

日本沼虾、河蟹和克氏原螯虾在景德镇市水库、池塘和河沟都有一定产量。

五、水生植物资源

景德镇市水域中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芦苇、蒲草、茭白、蒿草、荸荠等挺水植物;芡实、莲藕、菱角等浮叶植物;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菹草、黄丝草、聚草等沉水植物;浮萍、槐叶萍、水浮莲、水葫芦、紫背浮萍等漂浮植物;水花生、水芹菜等水生植物等。

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

景德镇市大部分养殖水域水质在Ⅲ类及Ⅲ类以上,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渔业用水区水质标准。据环保部门监测乐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共产主义水库、官口水库、大口坞水库、栽禾峰水库、共青水库、幸福水库、东方红水库、勤俭水库,水质现状为Ⅱ-Ⅲ类。景德镇市大力加大污染治理,水域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而乐安河所有评价河段的水质均在Ⅲ类水以上。景德镇市养殖水体硫化物低于0.005mg/L,粪大肠菌群未检测出数据。

景德镇市政府高度重视《江西省人民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赣府发〔2009〕11号),因乐安河和饶河流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事关全市生态发展,景德镇市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河长制责任体系,已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治水生态链,确保一江清水长流、两岸美景常驻。

据景德镇市水资源质量月报数据显示:2018年7月,对乐安河乐平段8个一级水功能区,即乐安河乐平上保留区、乐安河乐平开发利用区、乐安河乐平下保留区、潘溪河乐平上保留区、潘溪河乐平开发利用区、潘溪河乐平下保留区、珠溪河乐平保留区、建节水乐平保留区采用全因子进行达标评价,评价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球菌意外的21个基本项目进行达标评价,其结果显示8个一级水功能区均达标,达标率为100%。

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景德镇市境内水系属长江流域鄱阳湖饶河水系,是鄱阳湖五大水系之一,总流域面积15, 428km2。饶河由昌江河、乐安河两支组成昌江全长254km,流域面积6262km2,落差100.43m,平均坡降0.46‰,在全市境内流域面积3274km2,河道长117km。控制站渡峰坑水文站流域面积5013km2。仅乐平市境内共有地下、地表水资源95.33亿立方米,地表水主要流向乐安河,注入鄱阳湖。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很有潜力的。地下水、地表水的水质一般较好,矿化度低,宜于养殖用水。按人均计,全市水资源(地表水)人均占有5000m3,按耕地平均,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7200m3,人均与亩均地表水资源都高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市尚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据原区划可动量约为河川径流量的9%左右。经普查景德镇市现有水域资源面积37.43万亩,其中可养水面9.91万亩,占总水域面积的26.48%,可养水面按类型分,池塘面积1.90万亩,水库面积7.61万亩,河沟面积0.40万亩,分别占可养水面的19.17%、72.22%和0.04%(数据来源于2016年江西省渔业数据)。全市未开发利用水域资源面积有27.52万亩,主要是昌江、乐安江及其支流、规划中的水利工程等。另外,全市尚有104万亩水田,按30%左右适宜发展稻田养鱼,即有31.2万亩。乐平市的乐平镇桥镇、后港镇、众埠镇、高家镇、礼林镇、临港镇、乐港镇,浮梁县的鹅湖镇、洪源镇、浮梁镇和昌江区的丽阳镇、鱼山镇均较适合稻鱼综合种养。景德镇市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总的特征是温暖湿润,雨水丰而不均,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这些气候水文条件,不但利于鱼类和天然饵料生长繁殖,还有利于其它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农业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为增加水产养殖品种、提高水产品加工水平、搞活水产流通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渔业减轻生产成本提供新成果,为渔业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创造条件。针对景德镇市的水域特点,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养殖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现有的池塘进一步稳产高产、水库和河沟的养殖完成净水养水的生态功能,进一步提质增效,稻渔综合种养将进一步发展完善。  

综上所述,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的情况下,景德镇市渔业的发展潜力将充分发挥,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条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2016年景德镇市总养殖面积为9.91万亩,养殖总产量为2.74万吨。水库养殖面积7.61万亩,产量为1.75万吨,亩产0.23吨;河沟养殖面积0.40亩,产量为0.11吨,亩产0.28吨。已有稻渔综合种养面积740亩,产量为71吨,亩产0.10吨。2016年景德镇市渔业总产值为67632.4万元,较2015年增加了2.79%(数据来源于2016年江西省渔业数据)。

景德镇市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水域内各种水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鱼类属鄱阳湖区饶河水系,共有70余种鱼类,其中主要的是鲤形目鲤科鱼。

第二条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1. 区位条件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6°57′至117°42′,北纬28°44′至29°56′之间。其核心城镇景德镇市是世界闻名的瓷都,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赣、浙、皖三省交界。东接婺源、德兴、安徽休宁,南靠弋阳、万年,西抵鄱阳,北毗安徽东至、祁门。居六山二湖”(黄山、九华山、庐山、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中心位置,是江西省昌九景(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景上鹰(景德镇、上饶、鹰潭)银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景德镇市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皖赣铁路、在建的昌景黄高铁、206国道、景婺(常)黄高速公路、景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景九高速公路直抵城区、规划中的环城高速公路环绕四周,景德镇机场距市区仅8公里,有直飞广州、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的航班,还有水上交通纵贯全境。

2. 产业结构、经济总量

十三五”期间景德镇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立体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格局,重点打造三大区域,即核心区”、示范区”及辐射区”,形成现代示范农业引领,精品休闲农业带动,有机生态农业互助的发展格局。将大力提升水产品品质,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强化水生生态修复和建设,并以水产品为重点之一,推行统一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这为加快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渔业资源和生态保护力度,培养渔业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提供保障。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渔业总产值105552.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4.4万元,比上年增长2.79%;第二产业增加值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水产品量达到18.70公斤。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4.1:11.3:24.6,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

2016年景德镇市全年水产品产量3.06万吨,同比增长1.93%,其中,养殖产量2.74万吨,同比增长2.19%;捕捞产量3239吨,同比下降0.28%。

特种水产品总量7556吨,比上年增长2.16%。其中泥鳅产量870吨,同比增长10.55%;黄鳝产量876吨,同比增长3.18%;鲶鱼产量479吨,同比增长2.57%;黄颡鱼587吨,同比增长2.62%;鳜鱼产量1421吨,同比增长6.20%;鲈鱼产量159吨,同比下降5.36%;乌鳢产量219吨,同比增长18.38%;青虾产量463吨,同比下降7.58%;克氏原螯虾产量1708吨,同比下降7.48%;河蟹产量148吨,同比下降15.43%;鳖产量231吨,同比增长32.76%;蛙产量189吨,同比下降3.57%;珍珠产量8吨,同比下降33.33%。

第三条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发展到全国各地,水产养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①生产贡献大,已由长期短缺变为供应充足,主要水产品产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养殖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渔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道路;水产品供给状况有了根本改观,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水产品人均占有率逐年提高,从1995年起超过世界平均水平。②营养贡献大,满足了国民摄取动物蛋白的需要,提高了国民的营养水平,水产品蛋白源产品占到了动物蛋白源产品的31%。③产业贡献大,由副业转变为主导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产业,吸纳了近2066万渔业劳动力,其中70%从事水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带动了水产品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和苗种繁育、饲料、鱼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业人数大量增加;渔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626元提高到2014年的14, 426元,增长了23倍,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4534元。④制度贡献大,推动中国渔业经济增长。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促进了渔业质与量的飞跃发展;对外开放国策使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日益提高,大力促进了渔业的良性发展。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全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景德镇市渔业生产方式,正由传统分散的渔业生产经营方式,向适度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方式转变,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滞后的水产品加工业正不断改善,严峻的形势促成了全市水产业新一轮的变革:  

1.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已受到各级领导的密切关注。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以及省有关部门高度关注渔业,对稻渔综合种养极为重视,支持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把加快渔业发展作为调整大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这为确保“十三五”时期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2. 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水产品是目前人类食物中的重要动物蛋白源,发展水产养殖在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热门话题的社会环境下,水产养殖业作为不消耗粮食或少消耗粮食就能获取优质动物蛋白、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一种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稻渔综合种养是目前公认的生态农业新范式。景德镇市境内山间盆地有许多低洼田,种稻产量低,水资源丰富,适宜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3. 人们对水产品消费需求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空间。

面临着因人口的日益增长而引起的水产品需求增加与渔业资源衰退的矛盾,“优质、安全、高效”将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提升,更关注绿色环保、无公害的水产品。景德镇市群峰环峙,各养殖水域环境污染小,水域生态资源好,具有发展绿色水产品有独特的优势,是发展绿色水产品养殖的理想场所。

4. 新技术的开发运用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面临新的形势,景德镇市紧紧抓住结构调整、体制创新这条主线,努力研究探索走新型渔业产业化道路的有效形式和可行途径。充分发挥和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利用丰富的水产自然资源,加大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力度,优化渔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合理安排养殖容量、提高优质鱼的养殖比重,充分发挥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调动渔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需要为主要目的水产品养殖和集观赏、垂钓、旅游为一体的都市渔业;完善、健全水产养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全市“双创双修”建设(双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提高全市“休闲渔业”的档次。通过因地制宜地搞好养殖水域的发展规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措施与布局,形成结构合理、科学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实现健康的养殖业、活跃的流通业、蓬勃的休闲渔业和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现代化目标的发展思路,壮大规模,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全市的水产养殖业必将会持续健康地跨越式发展。

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以贯彻执行《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鼓励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政策为契机,以保障养殖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以加强对养殖业的有效管理和增加渔(农)民收入为目的,紧紧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完善配套相关体系,重视提高水产品质量,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根据本市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结合考虑实施渔业战略调整和养殖水域可持续利用的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资源,有效保护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加快完善和推进养殖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为保证渔业健康持续发展,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渔业资源基础调查和环境容量评估,严格捕捞作业管理,加大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力度,坚持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和休渔制度;研究提高人工增殖放流渔业资源的效果,进一步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加快渔业资源的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

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现代渔业要求。

现代渔业的发展必须尽快从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注重养殖产业科技创新、注重提高产品竞争力、注重水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发展道路。因此需深入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立足当地资源优势,进行渔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大力培育特色养殖产业。通过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增强养殖业竞争力,推动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3. 完善法制建设,维护渔业生产秩序。

加强对捕捞、养殖和水产苗种等渔业生产许可证的管理,依法实行渔船登记制度、检验制度、船员证书制度等。加大对渔船安全的监管,依法规范渔业船舶管理和渔业执法程序,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能够顺利实施,从而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4. 贯彻生态环保措施,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生产安全优质水产品和发展环境友好型渔业。因此渔业主管部门须贯彻执行渔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杜绝违禁药品使用,控制药物残留和尾水排放达标落实苗种生产、苗种检疫、养殖日志制度,建立市场准出准入、质量追溯等制度。

5.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国家对渔业基础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向省、部等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建设水产养殖产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示范基地;二是完善提高水产良种生产能力培育高质量的水产苗种;三是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制订和完善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和应急处理体系。

6. 突出重点养殖品类,打造渔业特色。

全市水资源丰富,环境优良,水质较好,为发展生态绿色渔业提供基础条件。进一步促进高科技成果智慧渔业与传统的渔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渔业,实现渔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养殖常规品种为重点,大力发展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生态渔业,积极发展特种水产品生产,适度引进发展设施渔业、推动水产业多元化发展。

7. 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以新技术、新品种引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扶持和建立水产养殖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水产养殖协会的带动作用,提高水产养殖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二是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制假售假、坑渔害渔行为,杜绝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加快绿色有机水产品认证工作。四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指导渔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五是提升水产品检测水平和能力,依托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套相应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速测设备,加强对渔业生产基地的监控机制。对水产品实行“从水域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实现水产品质量的可追溯体系,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8. 打造休闲观光渔业。

利用全市特殊的人文优势,结合休闲农业,发展家庭农场、旅游休闲垂钓,丰富众生活,促进渔民增收。

9. 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对基础条件适合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连片进排水较方便农田,积极引导农户进行稻蛙、虾、蟹、鳅、鳝和鳖等综合种养,提高农业产值,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10. 加快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实施品牌战略。

渔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是渔业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是建设现代渔业的必由之路。积极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以“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整体提高渔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批生产上规模的,经济实力较雄厚、带动能力强、辐射面较广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认真执行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运作,创立品牌产品。

11. 利用“互联网+”提高渔业产业效益。

利用“互联网+”建立和拓展产品供、销市场网络,增强信息交流,提高渔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力促进水产品流通,确保渔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12. 加快科技兴渔步伐,增强渔业发展后劲。

发展渔业,科技是先导,科技是实现渔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加大渔业科技投入,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扶持,制定全市“科技兴渔”计划,选定一批对全市渔业发展有着重大推动作用的渔业科技项目,针对渔业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设立相应的研究课题,组织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加强科技创新;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渔业科技人才引进办法,完善引才机制;三是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做好水产技术培训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和知识讲座,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

将先进的高科技成果与传统的渔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水产业方面以实现渔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制,充分利用国内和当地资源、市场,优化养殖生产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由较单一的“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并重型”的转变,由侧重经济效益,向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统一的方面转变,逐步实现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常规渔业向科技渔业、生产渔业向生态渔业的转变。良好的政策支持、稳定的市场需求、先进的技术水平支撑,将为景德镇市渔业经济发展将带来极好的机遇

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等三大类,详见表2。

禁止养殖区

1)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未批准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

2)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

3)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开展水产养殖;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限制养殖区

1)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依法确定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等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在以上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及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重点湖泊水库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1%,饲养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0.25%。应根据养殖水域滩涂生态保护实际需要确定重点湖泊水库,确定不高于农业部标准的本地区可养比例;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养殖区

淡水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山塘养殖和水库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水库养殖包括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等。景德镇市各县(市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三区划定总体情况见表3、附图2和附图3。


2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

一级

二级

三级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1

禁养区

1-1

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未批准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等重点生态功能区

1-2

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县域

1-3

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

1-4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

2

限养区

2-1

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依法确定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等生态功能区

2-2

重点湖泊水库及近岸海域公共自然水域

2-2-1

重点湖泊水库网箱养殖区

2-2-2

重点近岸海域网箱养殖区

3

养殖区

3-1

海水养殖区

3-1-1

海上养殖区

3-1-2

滩涂及陆地养殖区

3-2

淡水养殖区

3-2-1

池塘养殖区

3-2-2

湖泊养殖区

3-2-3

水库养殖区

3-2-4

其他养殖区

3  景德镇市养殖水域规划信息表

地区

养殖类型

总面积(亩)

禁养

限养

养殖

水库

()

水库

()

水库

()

乐平市

18992.06

0

1253.93

531.43

31347.08

24436.41

76560.89

浮梁县

2099.3

70.2

1402.2

1019

5654.7

5072.7

15318.1

昌江区

0

0

3419.06

316.28

1675.15

1710.67

7121.16

珠山区

0

0

0

0

103.8

228

331.8

面  积

21091.36

70.2

6075.19

1866.71

38780.73

31447.78

99331.97

总面积

21161.56

7941.9

70228.51


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

一、禁止养殖区类型、面积、位置

景德镇市禁止养殖区规划面积21161.56亩,占总养殖区域面积的21.3%,其中水库21091.36亩,池(山)塘70.2亩,详细见表3。

乐平市禁止养殖区规划面积为18992.06亩,占景德镇禁止养殖区面积的89.7%。共计6个区块,其中大型水库1个,中型水库3个,小(一)型水库2个,分布于共库管理局(2个)、临港镇(1个)、高家镇(1个)、鸬鹚乡(1个)、镇桥镇(1个),均为饮用水水源地或备用饮用水水源地。详见表4。

浮梁县禁止养殖区面积为2169.5亩(见表5),占浮梁县养殖水域总面积的14.3%,占景德镇禁止养殖区面积的10.3%。其中,水库10座,面积有2099.3亩、池塘28.3亩、山塘41.9亩。禁止养殖区共计 26块,分别分布在蛟潭镇、王港乡、湘湖镇和庄湾镇。

昌江区和珠山区水域养殖无禁养区。

涉及今后纳入到农村饮用水管理范围的水库即划为禁养区。

二、禁止养殖区管理措施

1. 禁止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由县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

2. 禁止养殖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定前己有的水产养殖,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

3. 禁止养殖区不得以任何形式的围栏、网箱、筑坝等方式进行渔业养殖


4  乐平市禁止养殖区规划信息表

分类代码

名称

水体类型

规划面积(亩)

所在乡镇

GIS中心坐标

管控措施

1-1-1

共产主义水库

中大型水库

13582.98

共库管理局

117.3892  29.1408

限期关停、搬迁和取缔。建立乡村巡查和长效管理机制

1-1-2

东方红水库

中型水库

1081.51

鸬鹚乡

117.3240  28.9232

1-1-3

大口坞水库

中型水库

1052.78

临港镇

117.3472  29.0316

1-1-4

幸福水库

中型水库

1025.54

高家镇

117.3772  28.9867

1-1-5

官口水库

小(一)型

1275.26

共库管理局

117.3588  29.1531

1-1-6

共青水库

小(一)型

973.99

镇桥镇

117.0721  28.8492

合计

18992.06

/

备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乐平市共产主义水库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范围的批复(赣府字〔2018〕18号);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10个日供水1000吨(含)至10000吨的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通知(景府字[2017]45号),划定官口

水库、大口坞水库、东方红水库为饮用水水源地;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景德镇市浮梁县大石口水厂昌江取水口等7个日

供水万吨及以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范围的批复(赣府

〔2018〕34号),划定共青水库、幸福水库为饮用水水源地。

5  浮梁县禁止养殖区信息表

分类代码

面积

位置

名称

GIS中心坐标

管理措施

1-1-1

1518.8

湘湖镇玉田村

玉田水库

117.371  29.3597

禁止养殖区不得以任何形式的围栏、筑坝等方式进行渔业养殖,禁止投饵、施肥养殖

1-1-2

80

湘湖镇湘湖村

南门坞水库

117.291  29.3499

1-1-3

96.2

湘湖镇兰田红星

牛喉咙水库

117.359  29.3826

1-1-4

50

湘湖镇陈家板

葛家园水库

117.322  29.3679

1-1-5

5

湘湖镇长源村

大坞水库

117.378  29.3739

1-1-6

5

湘湖镇

庵堂坞山塘

117.376  29.3819

1-1-7

4.7

湘湖镇

毛仓坞山塘

117.383  29.3829

1-1-8

3

湘湖镇

内陆池塘

117.325  29.3725

1-1-9

2.4

湘湖镇

内陆池塘

117.324  29.373

1-1-10

1.3

湘湖镇

湘湖镇山塘

117.329  29.3647

1-1-11

8.4

王港乡王港村

牛形坞

117.312  29.3679

1-1-12

6

王港乡坑口村

东源坞

117.349  29.3856

1-1-13

1

王港乡坑口村

土西坞

117.33   29.3823

1-1-14

3.8

王港乡坑口村

李家村

117.331  29.3781

1-1-15

17.7

王港乡坑口村

姚家坞水库

117.345  29.3769

1-1-16

13.9

王港乡河源村

东坞水库

17.3427  29.4462

1-1-17

8.7

王港乡

内陆池塘

117.323  29.3741

1-1-18

6.8

王港乡

虎尾巴山塘

117.358  29.3989

1-1-19

6.5

王港乡

内陆池塘

117.326  29.3715

1-1-20

3.9

王港乡

内陆池塘

117.36   29.3987

1-1-21

3.8

王港乡

内陆池塘

117.325  29.3785

1-1-22

4.9

蛟潭镇

蛟潭镇山塘

117.297  29.4903

1-1-23

28.8

庄湾乡古铜桥村

水坑坞水库

117.362   29.4456

1-3-1

219.9

庄湾乡马家村

大背坞水库

117.3813  29.4939

1-3-2

28.6

庄湾乡仓下村

丁家源水库

117.4096  29.5159

1-3-3

40.4

庄湾乡仓下村

杨乐桥水库

117.4129  29.5163

合计

2169.5

/

备注:代码1-1 是依据江西省黑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和浮府办发〔201840号文件指示,参照表2

代码1-3是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参照表2


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

一、限制养殖区类型、面积、位置

景德镇市限制养殖区规划面积7941.9亩,占总养殖区域面积的7.99%,其中水库限制养殖区面积占6075.19亩,山(池)塘限制养殖区面积1866.71亩,详见表3

乐平市限制养殖区规划面积为1785.36亩,共计14个区块,其中小(一)型水库3个,小(二)型水库3个,山塘7个,池塘1个,分布于众埠镇怪石岭风景区5个,分别为东源坞水库、矮竹坞水库、杉树坞水库、电站石坝山塘、养水塘山塘;众埠镇众埠水厂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水库1个,为下马坞水库;洎阳街道办市级风景区3个,分别为洪皓森林公园湖、乐平市天湖公园湖、乐平市东湖公园湖;洪岩风景区4个,分别为大坑口水库、万福水库、关门坵水库、中宣湖;乐港镇1个,为泥家塘池塘。详见表3。详见表6

浮梁县限制养殖区面积为2421.1亩,占全县养殖水域总面积的15.9%。其中,水库1402.2亩、池塘65.1亩、山塘953.9亩,详见表7。蛟潭镇、庄湾镇、王港乡、湘湖镇位于江西省黑麂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的水库和山塘,以及黄坛乡和蛟潭镇位于浮梁县八字脑金钱豹县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的水库均划定为限养。根据《江西省人民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赣府发〔200911号)和《关于同意实施《景德镇地表水功能区划》的批复》(景府字〔200946号),经公桥镇、勒功乡、西湖乡、兴田乡、江村乡和峙滩镇这六个乡镇所有的小二型以上的水库。

昌江区限制养殖区规划面积为3735.34亩。水库5座,山塘(景观湖)4处(包含小II水库1座),主要分布在鲇鱼山镇、丽阳镇、吕蒙乡、荷塘乡和新枫街道(表8)。

珠山区养殖水域无限养区。

二、限养养殖区管理措施

1. 限制养殖区内湖库水域禁止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包括生物有机肥)养殖,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限制养殖区尾水排放标准应符合相对应的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或者作为养殖用水循环使用。

2. 饮用水水源地备用水库,全面禁止投肥投饵养殖,提倡投放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生态养殖模式  ,充分利用水体中饵料生物,实行以鱼控水、以鱼抑藻、以鱼净水的人放天养模式。

3. 其他限养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责令期限搬迁或关停。

4. 限制养殖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定前已有的水产养殖,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合理给予补偿。

5. 限制养殖区内的湖库水域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1%,饲养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0.25%

6. 开展水产养殖容量评估,科学评价水域滩涂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养殖容量,严禁超负荷养殖。积极调整放养品种,发挥鱼类的净水功能,走生态养殖之路,实现以鱼养水,水好鱼肥的双赢目标。


6  乐平市限制养殖区规划信息表

分类代码

名称

水域

类型

规划面积(亩)

所在乡镇

GIS中心坐标

管控措施

2-1-1

洪皓森林公园湖

山塘

132.00

洎阳街道办

117.1530  28.9774

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

2-1-2

乐平市天湖

公园湖

山塘

121.00

洎阳街道办

117.1337  28.9877

2-1-3

乐平市东湖

公园湖

山塘

168.00

洎阳街道办

117.1385  28.9646

2-1-4

东源坞水库

小(一)型

127.06

众埠镇

117.2988  28.7730

2-1-5

矮竹坞水库

小(二)型

92.80

众埠镇

117.2904  28.7748

2-1-6

下马坞水库

小(二)型

219.56

众埠镇

117.3271  28.8438

2-1-7

杉树坞水库

山塘

28.94

众埠镇

117.2491  28.7459

2-1-8

电站石坝

山塘

6.13

众埠镇

117.2520  28.7432

2-1-9

养水塘

山塘

4.19

众埠镇

117.2561  28.7385

2-1-10

大坑口水库

小(一)型

365.54

洪岩镇

117.4346  29.1187

2-1-11

万福水库

小(一)型

327.67

洪岩镇

117.4918  29.0920

2-1-12

关门坵水库

小(二)型

121.30

洪岩镇

117.4603  29.0514

2-1-13

中宣湖

山塘

46.66

洪岩镇

117.4625  29.0415

2-1-14

泥家塘池塘

池塘

24.51

乐港镇

117.1026  28.9528

合计

1785.36

7  浮梁县限养养殖区规划信息表

分类代码

面积

位置

名称

GIS中心坐标

管理措施

2-1-1

62.8

峙滩镇梅湖村梅溪组

曹家源水库

117.2816  29.6409

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

2-1-2

52.9

峙滩镇明溪村

银坑水库

117.3011  29.5912

2-1-3

45.4

峙滩镇梅湖村石桥组

榆林水库

117.2585  29.6128

2-1-4

30.7

峙滩镇流口村

大茅山水库

117.3045  29.6548

2-1-5

27.3

峙滩镇英溪村

双河水库

117.3351  29.6028

2-1-6

20.1

峙滩乡峙滩村汪村组

南源山塘

117.3201  29.6125

2-1-7

17.7

峙滩乡流囗村红星组

飞龙山山塘

117.3432  29.6793

2-1-8

15.4

峙滩乡

峙滩乡山塘

117.2661  29.6137

2-1-9

14.5

峙滩乡梅湖村引一组

茶叶山

117.2413  29.6425

2-1-10

14.3

峙滩乡清溪村曲滩组

土地坞

117.3626  29.6526

2-1-11

13.6

峙滩乡大河里村东源组

丁家源

117.2904  29.6159

2-1-12

27.8

兴田乡潭口村

大元坞水库

117.3618  29.7088

2-1-13

14.2

兴田乡城门村

赵家水库

117.4244  29.751

2-1-14

11.3

兴田乡程家山村程家山自然村

张坑

117.3748  29.6213

2-1-15

28.2

湘湖镇

彭家蓬水库

117.3571  29.3231

2-1-16

27.1

湘湖镇

长丰水库

117.4036  29.3873

2-1-17

12.3

湘湖镇

大寿坞水库

117.4421  29.3821

2-1-18

10.9

湘湖镇前程

观树坞水库

117.4749  29.3539

2-1-19

13.4

湘湖镇西安村

石桥坞水库

117.3842  29.3281

2-1-20

16.2

湘湖镇

池塘

117.3541  29.4342

2-1-21

29.9

湘湖镇

内陆池塘

117.364  29.3516

2-1-22

37.6

西湖乡桃墅村15

竹窼里水库

117.1126  29.8295

2-1-23

37.4

西湖乡西溪村

黄坑水库

117.2516  29.8969

2-1-24

18.3

西湖乡桃墅村13

窄坑水库

117.1046  29.8122

2-1-25

14.3

西湖乡桃墅村2

企石根水库

117.1268  29.8226

2-1-26

19.2

西湖乡桃墅村桃墅

自然村

吴坑

117.1042  29.8122

2-1-27

46.4

王港乡

龚村坞水库

117.3529  29.4365

2-1-28

14.5

王港乡墩口村岭上组

彭家坞山塘

117.3326  29.4166

2-1-29

12.7

王港乡墩口村渭水组

黄梅山山塘

117.3393  29.4318

2-1-30

10.8

王港乡墩口村新村组

大塘坞山塘

117.3709  29.4306

2-1-31

10.1

王港乡王港村六村畈

自然村

大头坞山塘

117.3048  29.38

2-1-32

18.1

勒功乡勒功村

大塘里水库

117.2796  29.7959

2-1-33

14.4

勒功乡查村勒村

勒村坞水库

117.2326  29.7947

2-1-34

10.6

勒功乡石溪村石溪二组

长湾里

117.3006  29.77

2-1-35

78.2

经公桥镇新田村

程家山水库

117.1668  29.6945

2-1-36

72.3

经公桥镇储田村

张家水库

117.2566  29.6958

2-1-37

43.7

经公桥镇经公桥村

冯家坞水库

117.2101  29.7513

2-1-38

37.7

经公桥镇鸦桥村

北辰坑水库

117.1379  29.7124

2-1-39

31.4

经公桥镇柳溪村

花庙水库

117.2518  29.7228

2-1-40

29.7

经公桥镇歧田村

葛腾坞水库

117.1646  29.7465

2-1-41

18.0

经公桥镇金家村

花生里水库

117.1979  29.7203

2-1-42

18.0

经公桥镇港北村

青山源水库

117.2242  29.7762

2-1-43

17.9

经公桥镇歧田村

樟树岭水库

117.1798  29.7285

2-1-44

16.3

经公桥镇储田村

官桥水库

117.2258  29.6484

2-1-45

14.9

经公桥镇港北村

大坞里水库

117.2321  29.7735

2-1-46

14.9

经公桥镇储田村

海龙里水库

117.2221  29.6848

2-1-47

12.2

经公桥镇鸦桥村

横培岭水库

117.1679  29.7215

2-1-48

12.1

经公桥镇柳溪村

枫树坞水库

117.2364  29.7063

2-1-49

11.5

经公桥镇储田村祖庙组

张家坞

117.2197  29.6764

2-1-50

11.3

经公桥镇东风林场

杜家组

牛背坞

117.2301  29.7173

2-1-51

10.9

经公桥镇港口村高滩组

杰家坑

117.2184  29.8014

2-1-52

18.5

蛟潭镇

栎槐坞水库

117.1687  29.5463

2-1-53

76.7

江村乡搓口村

王家水库

117.2698  29.7391

2-1-54

49.3

江村乡柏林村

洪家园水库

117.2698  29.7197

2-1-55

35.9

江村乡江村村

西坑水库

117.3563  29.7796

2-1-56

34.9

江村乡柏林村

左家水库

117.281  29.7169

2-1-57

34.4

江村乡沽演村

小姑坑外库

117.3152  29.742

2-1-58

24.1

江村乡柏林村

梅田坞水库

117.2699  29.7031

2-1-59

23.4

江村乡沽演村

小姑坑内库

117.3126  29.7496

2-1-60

18.3

江村乡江村村

东坑坞水库

117.3838  29.7812

2-1-61

14.6

江村乡柏林村儒林三组

林家坞

117.2892  29.6815

2-1-62

11.0

江村乡江村村程坑组

英竹前

117.3732  29.7659

2-1-63

61.2

黄坛乡吴家村

周家坞水库

117.1337  29.514

总计

1623.7

备注:此表中还有235个面积小于10亩的池(山)塘未列出,共计面积797.4

亩。

8 昌江区限制养殖区规划信息表

分类

代码

面积(亩)

所属乡镇

名称

GIS中心坐标(EN

备注

2-1-1

61.29

吕蒙乡

昌南中湖

(里树坞水库)

117.1671  29.2958

山塘

(景观湖)

2-1-2

49.97

新枫街道

惠泽湖

117.1782  29.2839

2-1-3

32.87

吕蒙乡

昌南北湖

117.1678  29.2983

2-1-4

172.15

昌南南湖

117.1606  29.2928

2-2-1-1

2463.40

丽阳镇

山田水库

117.0671  29.2680

中型水库

2-2-1-2

270.76

吕蒙乡

猪皮滩水库

117.1360  29.2857

I型水库

2-2-1-3

151.34

荷塘乡

杨湾水库

117.1800  29.2196

2-2-1-4

90.57

鲇鱼山镇

郭璞峰水库

117.0705  29.1387

2-2-1-5

442.99

鲇鱼山镇

横溪桥水库

117.1073  29.2655

合计

3735.34


第十二节  养殖区

一、养殖区类型、面积、位置

景德镇市总养殖面积为70228.51亩(补充占总养殖区域面积的70.7%)。水库养殖面积为38780.73亩,池(山)塘养殖面积为31447.78亩,详见表3

乐平市养殖区规划面积为55783.49亩,共计3622个区块,其中中型水库1个,水域面积为1039.56亩;小(一)型水库32个,水域面积为9449.8亩;小(二)型水库202个,水域面积为20857.72亩;山塘2082个,总水域面积为17341.15亩;池塘1304个,总面积为7095.26亩。详见表9和表10

浮梁县养殖区面积为10727.4亩,占全县养殖水域总面积的69.8%。其中,全县水库养殖面积5654.7亩(见表11),水库养殖区共计98个,湘湖镇20个、王港乡5个、黄坛乡5个、寿安镇15个、蛟潭镇5个、经公桥19个、庄湾乡2个、鹅湖镇10个、浮梁镇10个、瑶里3个、罗家桥 3个。各乡镇水库养殖集中在洪源、鹅湖、寿安镇、湘湖镇和三龙镇,占全县水库养殖总面积的73.2%。浮梁县池塘养殖面积2061.8亩(见表12)。各乡镇池塘养殖集中在湘湖镇、三龙镇、洪源、鹅湖、浮梁镇和王港乡,占全县池塘养殖面积的76.5%

浮梁县山塘养殖面积3010.9亩(见表13)。各乡镇山塘养殖集中在蛟潭镇、鹅湖、浮梁镇、三龙镇、湘湖镇、洪源和寿安镇,占全县山塘养殖总面积的80.8%

昌江区养殖区规划面积为3385.82亩,共计6个区块。其中小(二)型水库35个,水域面积为1675.15亩;山塘(池塘)56个(单个水域面积大于10亩),水域面积为944.26亩;另单个水域面积小于10亩的山塘(池塘)223个,水域面积为766.41亩。详见表1415

珠山区养殖面积为331.8亩,其中水库养殖为103.8亩,山(池)塘面积为228亩,详见表16

其他:

稻田综合种养:景德镇市已有稻田综合养殖面积1040亩,主要在乐平市和浮梁县。乐平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740亩;浮梁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共有300亩,分别位于蛟潭镇礼芳村道路旁(100亩)和庄湾乡庄湾村(200亩)。

乐平市的乐平镇桥镇、后港镇、众埠镇、高家镇、礼林镇、临港镇、乐港镇,浮梁县的鹅湖镇、洪源镇、浮梁镇和昌江区的丽阳镇、鱼山镇池(山)塘均较适合稻鱼综合种养。

二、养殖区管控措施

1. 养殖区内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养殖生产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

2. 养殖区内不得使用违禁药物进行清塘、清淤;连片池塘养殖区域应建立尾水处理设施,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

3. 养殖生产者收集的养殖底泥应用于塘护坡或用于种植农产品的肥料,不得随意处置,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养殖生产者应无害化处理相应的病死水生动物,禁止使用冰鲜鱼等动物源性饵料,防止养殖水域的污染。

4. 健全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对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行为进行处理,规范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强化社会监督。

5. 稳定池塘养殖规模,大力发展工厂化、设施化等人工可控环境的水产养殖,并不断规范养殖行为,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6. 水库养殖应进行科学养殖,禁止使用化肥等任何肥料养鱼。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