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管理公开 > 审计公开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9-30 访问量: 收藏.png


受市政府委托,市审计局局长计群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23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审计局依法对202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内容涵盖了市本级财政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医疗领域、教育领域、民生资金、国有企业、自然资源资产、政府投资、高新区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情况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等重点领域,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贡献了审计力量。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地各单位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指导,牢固树立“大财政”的理念,全力以赴“保底线”,统筹兼顾“防风险”,凝心聚力“促改革”,全市财政基本平稳运行,重点民生基本保障,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得到有效发挥。

——大力实施稳进提质政策,着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积极引进陶瓷、航空产业项目3个,撬动社会投资3.6亿元, 陶瓷产业税收突破10亿元。成功争取市本级均衡性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等可用财力增量4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1.5亿元。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从紧编制预算,严把预算支出关口,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1.66亿元,不断提升统筹保障能力。

——加快落地国家重大政策,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潜力。延续和优化各类税费优惠政策,全市各类税费优惠政策总量减免31.67亿元,惠及纳税人8.46万户次。落实省、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8,700万元、商贸类专项资金4,033万元、航班补贴专项资金9,940万元、陶瓷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成功申报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800万元,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

——持续健全民生保障机制,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加大对民生支持力度,2023年全市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81.25亿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保费规模达到1.11亿元。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力做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事业资金保障,全市教育支出累计43.91亿元,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整改格局成熟定型,彰显“下半篇文章”权威高效。把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一体推进,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更加成熟定型,推动落实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监督贯通协同机制的工作流程。上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245个问题,在市人大整改测评机制的高位推动下,市审计局逐项对表销号,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积极主动采纳审计建议,有力推动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各单位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审计建设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目前,217个问题已经整改到位,28个问题处于持续整改阶段,整改完成率为88.57%,市审计局将持续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整改完成情况总体较好。

从今年的审计情况来看,全市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编制预算、合理安排支出、规范使用资金,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但在审计中仍然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纠正,期间向相关部门(单位)移送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8起,向市委市政府提交重要审计情况16份。

一、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一是年初预算编制不合理,造成年末科目调剂占比较高;二是部分预算项目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和承担单位;三是大部分单位未按规定压减一般性支出;四是将非所属预算单位纳入预算;五是非税收入未及时上缴国库;六是未按规定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七是未在30日内完成预算评审工作;八是违规收缴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收入;九是政府采购主管部门职责履行不到位,影响采购结果;十是重点民生实事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

二、市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一)预算编制不准确、执行不严格。一是7家单位未能根据历年经费收入情况和下一年收入增减变动因素科学测算年初预算,造成预算编制不准确,与执行结果相差较大。二是2家单位无预算支出。三是3家单位扩大预算支出范围或超预算支出。

(二)财经制度执行不彻底。一是3家单位津补贴发放不规范。二是3家单位存量资金未及时上交财政。三是3家单位工会经费核算不规范。四是3家单位往来款核算不严格。

(三)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一是3家单位专项资金未及时下拨。二是4家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一是3家单位未登记固定资产台账。二是3家单位固定资产未及时清理。

三、教育、医疗等群腐领域审计情况

(一)教育领域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挤占、挪用代收费支付教师用书支出;二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三是招生入学政策未落实到位,大班额情况突出;四是违规发放津补贴;五是工程管理不规范;六是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二)医疗领域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部分药品采购未完成集采任务;二是医疗收费不规范;三是绩效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四是未扣除垫付资金支付医疗纠纷赔偿款;五是违规转移血透收入;六是医疗设备报废回收不规范;七是未按政府采购程序采购药品和试剂耗材。

(三)医保基金审计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医保基金收入保障不足;二是医保基金支出管理较为混乱;三是医保基金保值增值未实现利益最大化;四是财务核算不及时不准确;五是城乡医疗救助管理不规范。

四、重点专项审计情况

(一)景德镇市、浮梁县供销联社社有资产专项审计调查。一是全面深化供销联社综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未如期完成;二是“三降两清一扭”政策执行不到位;三是社有资产管理缺位;四是违规对外出借财政资金。

(二)2021—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政法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专项审计调查。一是政法专项资金指标延迟下达;二是超范围下拨政法专项资金;三是超范围使用政法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四是政法专项资金核算不规范。

(三)景德镇市中心城区、乐平市、浮梁县2020—2022年度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一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未全覆盖;二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不细致;三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不规范。

(四)景德镇市养老领域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一是养老项目建设推进不力;二是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滞后;三是养老服务补贴审核不严、发放不合规。

五、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一)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目标未完成;集团领导人薪酬相关规定执行不严,未完成集团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工作指标。

(二)履行重大经济决策方面。集团对参股子公司监管不到位,违背公司经营目标。

(三)公司内部管控方面。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下属各级子公司交叉控股,股权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集中管理。

(四)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个别参股子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不规范,未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五)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方面。下属公司资产出租事项公开透明度不高。

(六)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

六、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

一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不力;二是土地出让管理不规范;三是非法占地、非法取土未及时管控;四是矿山管理工作不力;五是生态修复工作进展滞后。

七、政府投资审计情况

6个投资项目进行了审计。一是多计项目工程款;二是项目未履行相关手续即开工建设;三是未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四是项目建设费用超概算;五是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

九、审计建议

(一)着力推进财政改革攻坚,促进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确保党中央、省委市委重大政策高效落地,强化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统筹做好财政资金科学分配、规范管理和追踪问效,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效能和约束力,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严格落实 “过紧日子”要求,严肃财经纪律,大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通过绩效评估、监控、评价和结果运用全过程管理,推动各类资源资金合理配置使用。

(二)紧盯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推动经济不断良性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对政府投资领域项目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及项目评价体系,进一步防范项目投资和建设风险。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投资科学决策机制,严控经营风险,推动国企健康持续发展。

(三)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对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突出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深入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抓好土地利用和矿山修复工作,探索林业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

(四)加强监督贯通协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加强人大、纪检监察、巡视巡察、财政审计、组织人事、司法国资等监督的贯通融合,形成合力。各类监督在计划制定、监督重点、组织方式、成果运用上发挥好各自优势,有效衔接,及时反馈,构建“大监督”格局,紧盯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防范风险,破解阻碍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历史性机制性的难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景德镇市审计局将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西、赋予景德镇的新定位新使命,把握新形势新任务,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创新审计工作,提升监督质效,更好运用规律性认识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贡献审计力量。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