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制瓷作坊中间
要挖一个大水池?
这不只是存水那么简单



在院内挖出一个长方形蓄水池
上面支起木质晒坯架
承搁坯板晾晒坯件
称为晒架塘
水池和晒架一上一下
利用空间,节省占地
水塘靠天然降水,收集四面屋顶的雨水
存储起来的水还可以淘洗泥料
既方便又省力


作为手工制瓷作坊的重要设施
设计相当巧妙且充满智慧
而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
科学晾晒泥坯
这让它成为景德镇千百年来
制瓷作坊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
有人可能会疑惑
为什么素坯必须得晒?
阴干不行吗?
你们看这些
刚从拉坯师傅手里出来的泥坯
湿漉漉、软塌塌的
这个时候的泥坯含水量高
最怕两样东西
一个干得太快,裂开
一个干得太慢,变形
如果直接放太阳底下暴晒
表面立马干硬,里面还是湿的
一收缩就会开裂
放屋里阴干又太慢
而且空气不流通
还容易发霉长毛
所以呢,咱老祖宗的智慧就体现在这儿了
“晒架塘”,晒的是架,靠的是塘
这底下的一池水
就是最原始的“湿度调节器”
水汽会源源不断地往上蒸发
让整个架子上方区域
保持一个均匀、稳定、高湿度的小环境
湿泥坯在这里“蒸桑拿”
水分均匀缓慢的蒸发
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开裂和变形


细心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了
架子上有两种坯
像这种呈喇叭状的就是刚拉好的坯
等它们晒到半干的时候
经过一道印坯工序
修整统一形状后
再放到这边晒到完全干透
这样泥坯就从“软娃娃”修炼成“硬汉子”了
才能进入下一站
修坯、画坯、上釉、进窑炉

晒架塘所在的内院
是整个作坊最通风、采光最好的地方
整齐摆放泥坯的晒架塘
也构成了作坊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成为游客必拍的经典打卡点


所以说
景德镇的瓷器能名扬天下
不止靠熊熊窑火和精妙的工艺
更离不开这些看似不起眼
却凝聚着无数代工匠智慧的细节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点一滴
都是历代匠人制瓷智慧的生动注脚

下次来古窑
记得探索一下
这些藏在角落里的“制瓷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