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三大攻坚战 > 污染防治(生态环境) > 污染防治

【全文实录】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 2022-12-29 访问量: 收藏.png

12月29日,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付登科介绍我市2022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携监测与水生态环境科余娜和方文阳共同回答了记者关注的问题,市委宣传部对外传播科科长黄丽英主持发布会。

黄丽英: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出席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1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2022年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物质资源之一。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付登科先生、监测与水生态环境科余娜女士和方文阳先生,向大家介绍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付登科先生介绍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付登科: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交流,首先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景德镇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支持和理解!也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宣传!

借此机会,我就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第一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正确指导下,努力克服极端高温干旱少雨天气的不利影响,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表水预警监测、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一、目标引领,圆满完成水环境质量任务。

今年以来,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围绕水质改善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年初,江西省环境保护委员会给我市下达的水质目标任务是:6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5个全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Ⅱ类水断面比例为81.82%,类及劣类水断面比例为0%,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2022年1-10月,我市6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排名全省并列第一;水质综合指数3.1811,排名全省第二5个全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排名全省并列第一;水质综合指数3.2133,排名全省第二。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Ⅱ类水断面比例为90.91%,类及劣类水断面比例为0%。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预计2022年我市地表水6个国家考核断面和5个全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到100%,类及劣类水断面比例为0%,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省环委会下达的目标任务;预计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Ⅱ类水断面比例为90.91%,比省环委会下达给我市的目标任务(81.82%)高出9.09个百分点。

二、综合治理,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水平。

一是加强“三水”统筹。由市政府领导挂帅,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水利、农业农村、住建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了水环境质量协调调度机制,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市政府领导多次组织召开水环境调度会和会商研判会,深入风险断面现场开展调研活动。市生态环境局每日安排专人盯控断面监测数据,每月定期通报全市地表水断面水质状况,特别是进入四季度枯水期,加大对风险断面的污染源排查、整治和管控力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水质达标。

二是积极争取项目。2022年,我市共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957.5万元;谋划了乐平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浮梁县湘湖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和浮梁县小北港河西湖乡段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工程等3个水污染防治项目进入了国家生态环境资金管理系统储备库;启动了景德镇市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景德镇市昌江及乐安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项目;中央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对水污染防治项目进展与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督导。

三是引进技术团队。2022年,我市积极利用省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引进第三方专业技术团队,通过技术团队的在线数据预警日常研判分析专家研判会商无人船无人机等先进科技手段和服务,为水质改善决策提供支撑,提升市水环境治理和监管能力

四是推动流域治理。2022年,我局印发了《关于加快签订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的通知》,推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补偿协议,健全完善区域联防共治机制,共同推进流域保护与治理。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持续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实现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三、突出重点,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持续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2022年,我市制定了《景德镇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划定、问题整改规范化建设,继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成2个市级和1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站建设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变化动态

二是组织开展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2022年,我市制定了《景德镇市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整治方案》,积极巩固工业污水污染问题大排查整治行动成效,持续推进开发区水环境问题排查与整治,有效提升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工业企业治污水平。

三是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2022年,我市制定了《景德镇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江一河”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分类、溯源及规范化建设,完成了乐安河、昌江干流国省考断面、敏感保护区5公里范围内所有入河排污口的排查、监测、溯源,制定了“三单一图一方案”。

四是确保城市黑臭水体“长治久清”。2022年,我局开展城市黑臭水体监测,配合住建部门开展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基本摸清县级城市黑臭水体基础数据。

我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和监督,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谢谢大家!

黄丽英:谢谢付登科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今视频:刚才发言人介绍,我市今年的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和水质综合指数分别在排名全省第一和第二。请问下一步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在哪些方面?

付登科: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2023年,我市要在2022年的基础上,保二争一,保住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的同时,力争水质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进位,并努力在未来几年向全国前50、甚至前30挺进。下一步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锚定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专项行动的任务目标,完成县级及以上城市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及整改方案,切实守住县级及以上城市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2023年底前,完成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基本完成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化建设。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到100%。力争202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县级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到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到98%。

二是继续锚定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的任务目标,深入推进水环境问题排查与整治,全面排查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和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和工艺情况,关注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及维护情况,重点推进乐平工业园区规范化建设。2023年底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污水管网质量和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明显提升,污水实现应收尽收。2025年底前,乐平工业园区和陶瓷工业园区实现上述目标。

三是继续锚定“一河一江”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的任务目标,深入开展乐安河、昌江干流及重要支流国省考断面、敏感保护区全流域范围内入河排污口的“查、测、溯、治”,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的要求,开展水质监测明确责任主体实施分类整治。2023年底前,完成乐安河、昌江干流国省考断面、敏感保护区10公里范围内入河排污口排查,制定“三单一图一方案”。2025年底前,完成乐安河、昌江流域所有入河排污口的深入排查,基本完成上述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及规范化建设。

继续锚定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的任务目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完成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排查并制定整治方案,统一公布黑臭水体清单、黑臭水体位置图、河湖长、主责部门、计划达标期限,定期向社会公开治理进展。到2025年,设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治久清,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县级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回答完毕,谢谢!

江西日报:今年我市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严重的极端高温干旱少雨天气,请问,我市是如何度过这个艰难时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才能保持水环境、稳定水质量的呢?

余娜: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今年7月以来,我市降雨显著少于往年,气温异常偏高,全市范围内均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部分区域呈现特旱情况,昌江、乐安河水位远低于往年,生态流量大幅减少,水体自净能力急剧下降。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和地表水断面水质均呈下降趋势,持续巩固提升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面临较大压力。

市生态环境局深刻认识加强高温干旱少雨期间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领导指示批示要求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寝食难安”的状态,按照“找问题、明措施、压责任、抓落实”要求,锚定目标、笃定实干,坚守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底线,全力以赴打赢抗旱救灾攻坚硬仗。

一是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督促各水源地密切关注水位变化,发生取水困难之前,提前做好应急工程性措施,或增设临时抬水围堰,或延伸取水头部。同时,组织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加大水源保护区巡查力度,强化与水利、交通、水上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对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违法行为,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予以制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一律从严查处。

二是巩固地表水环境质量。高温干旱少雨极端天气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地表水环境质量,派专人每日紧盯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线数据,按照“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则,结合水生态环境问题闭环管理的工作思路,对每日发布的综合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调查、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坚决做到污染问题抓早抓小,抓实抓细。加大对重点涉水污染源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污水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三是开展加密监测。高温干旱期间,我局对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水源地取水口上游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入河排污口,监测频次由原来的每季度一次加密为每月一次;对正在工程改造的水源地,每天开展1次采样监测;改造完成后,每周开展1次采样监测,时刻紧盯取水口水质,全力保障供水安全。国考、省控断面在关注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的同时,对风险断面监测频次由原来的每月一次加密为每周一次。

今年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下,我市扛住了压力,缓解了严峻的形势,既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也维持了地表水断面的水质稳定,打赢了这场防旱抗旱的攻坚硬仗。

景德镇日报:今年11月,我市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安全处置是防止疫情二次传播的重要防线,请介绍一下疫情防控期间全在医疗污水监管方面的成效及具体工作措施?

方文阳: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对医疗污水采取全过程监管,实现了“两个100%”的目标(即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污水及时有效处理处置100%全落实),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未雨绸缪,制定医疗污水处置应急预案。2022年3月,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景德镇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污水处置及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的应急预案(试行)》,加强各部门联动、落实主体责任,做好医疗污水全过程监管。

二是补齐短板,开展医疗机构设施专项检查。2022年11月1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情况视频检查会议,市卫健委、全市二级上医疗机构和传染病医疗机构参加了视频检查会议,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提高污染治理能力、补齐了污水处理设施短板。

三是加强监管,抓紧抓实医疗污水达标排放。疫情暴发后,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帮扶指导方舱医院解决医疗污水处理设施运维问题,对隔离酒店选址和消杀、定点医院消杀和规范监测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全力抓好医疗污水末端管理,对接纳隔离酒店和定点医院医疗污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强指导,严格规定疫情防控期间各项污水指标监测频次,每日调度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和出水数据,确保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达标排放。

四、加密监测,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对县级以上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在例行监测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加密监测,增加余氯及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征指标的监测。2022年,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黄丽英: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谢谢各位新闻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景德镇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