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景德镇昌江、南河水域,一艘红色的无人船在河道上巡航,与此同时,岸上的操控人员通过电脑就能实时获得化学需氧量、总磷、溶解氧等多项水质监测数据。这是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和技术团队利用无人船走航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推进科技赋能、增强监测水平。
昌江和南河流经景德镇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状况关系着沿岸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准确掌握水环境质量情况,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采用无人船对昌江水域开展水环境走航监测。
7月12日上午,无人船沿着昌江水域进行走航监测。此次走航无人船搭载的侧扫声纳设备及高清摄像头,可发现和描述排水管(包括暗管),使用信息化处理技术在显示终端生成排水管坐标、定位、大小和周边环境信息。
同时,船上搭载的水质多参数快速测定仪,可对水体中常规污染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溶解氧等9项因子进行现场连续、快速监测,使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统一收集、对比分析,最终形成河道的“水质图谱”,揭示水体污染的变化规律。
“无人船走航监测解决了传统水质监测方式中存在的工作量大、周期长、监测时效性影响等问题症结,为进一步综合分析提供了大量的实时数据,可充分发挥防控预警、科学研判的支撑作用。”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做好一系列常规加密监测的同时,通过科学手段提升流域水环境状况预警监测能力,逐步实现水质监测体系一体化、可视化、协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