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三大攻坚战 >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依法严打非法集资,提升公众防范意识——非法金融活动典型案例解析

来源: 江西金融 发布时间: 2025-07-06 访问量: 收藏.png

导语:自2024年4月至2025年底部署开展全国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以来,各地、各部门扛牢政治责任、建优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拆弹,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一批风险隐患被及时发现,一批大案要案得到稳妥处置,一批违法分子受到严惩,阶段性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和能力,在2025年度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之际,特选取以下典型案例,对非法集资惯用套路等犯罪手法集中剖析,以案说法、以案示警。

无法开拍的电影众筹项目

——以影视众筹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近年来,影视众筹悄然兴起,众筹参与人一般根据票房分红获利,并且自负盈亏。面对日益火爆的国内电影市场,汤某某也想参与电影众筹分一勺羹。2021年10月,汤某某得知某影视公司正在众筹拍摄电影,遂向该公司争取1500万元的电影众筹额度,约定在6个月内筹齐资金,即可获取10%的票房分红。汤某某随即通过线下讲座、沙龙会等方式,许诺定期给予高额返利,吸收各地不特定群众投资资金400余万元。后因没有按期筹齐资金,电影未能开拍,汤某某累计支付投资人利息180万元,剩余资金被其挪用,无法及时偿还。

检察机关经审查,汤某某以电影众筹的名义,采取定期支付高额利息的方式公开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023年11月,检察机关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汤某某提起公诉。汤某某在案发后退赔所有投资人损失,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警示

影视众筹投资专业性强应理性参与

影视众筹投资专业性强,回报周期长,具有一定风险。要警惕以影视众筹为名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承诺定期高额返利的行为实为非法集资,是各类打着影视众筹旗号的骗局。

检察机关提醒,投资者要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分清投资回报是票房分红还是定期返利。谨防影视投资“梦”破碎,票房分红成“泡影”。(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供稿)

给老年人免费体检为哪般

——以体检中心为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家住湖南株洲的退休人员李先生因身体不适,经邻居老张推荐,前往一家新开业且宣称可免费做全面体检的体检中心。到了体检中心,李先生看到其布置专业,工作人员着装统一,看起来和医院别无二致,顺利完成免费体检后,他对体检中心印象颇佳,并与业务员小王建立了联系。此后,小王频繁邀请李先生参加体检中心的免费讲座,讲座由所谓的专家教授、主任医师讲解健康知识,每次参加还能获得纸巾、鸡蛋等小礼品。

一次讲座后,小王向李先生介绍,体检中心准备扩大规模,邀请他投资入股获取分红利息,承诺年息可达9%。面对高额回报,李先生并未立刻答应,业务员也未强行推销。当李先生因病住院时,小王专程前往探望,这份“热情”打动了李先生。加之得知邻居老张也进行了投资,李先生瞒着家人,在一年多时间里陆续投资20余万元。起初几个月,利息按时到账,但五六个月后,利息发放中断。李先生询问小王,得到的答复是体检中心正在扩大规模重整,承诺下月补发。然而到了下个月,李先生依旧未收到利息,询问老张后得知,老张也已两个多月未收到利息。当两人前往体检中心时,发现那里早已人去楼空,李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2019年,在株洲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统一指挥调度下,包括刘某在内的六名犯罪嫌疑人陆续被抓获。警方调查发现,这家体检中心最初老板是严某,其经营状况入不敷出。而大股东刘某名下还有一家健康产业公司,两人合谋以免费体检为诱饵,长期对潜在投资人关怀备至,获取信任后,以扩大体检项目规模为幌子,通过夸大宣传误导投资人。他们承诺保本保息和高额年化收益率,并用后来投资者的本金支付前期投资者利息,制造盈利假象,诱使更多人投资。进一步调查显示,刘某团伙此前就已通过注册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多种方式进行非法集资。这些公司均不具备向社会不特定人群吸收存款的资质,随着资金链紧张,他们不断变换公司和项目持续行骗。截至嫌疑人落网,参与投资的老百姓达800多人,涉及资金超2亿元。

2021年11月,株洲市河塘区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其他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三至六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主犯刘某等人目前仍在服刑。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