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解读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14544172/2025-04936

【政策解读】《景德镇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 2025-01-24 访问量: 收藏.png

 1月24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景德镇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

2020年《预案》印发以来,在指导我成功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形势发展,原《预案》已逐渐不适应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新需求,有必要通过修订部分内容来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适应灾害救助新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防灾减灾救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修订《预案》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灾害救助工作的领导,实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的必要举措。

二是适应灾害救助新问题市应急局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优化,增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救灾救助效能。现行预案在响应启动条件、措施等方面需修订,以提高应急响应效率,满足受灾群众需求,推动灾害救助品质提升。

三是适应灾害应对新模式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总体部署市应急局组建以来,在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探索防汛救灾一体化运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为进一步适应重特大灾害应对工作需要,确保防汛救灾一体化衔接顺畅,有必要通过修《预案》,强化与突发事件应对总体预案和地震、地质灾害、洪涝等灾种专项预案的协同衔接,健全与县(市、区、园区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协同联动。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三、目标任务

一是健全完善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是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三是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是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五是维护受灾地区社会稳定

、主要内容介绍

《预案》主要围绕优化响应启动指标、细化灾情信息报告、明确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组织协调作用、完善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具体响应措施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共分八个部分。

一是总则。明确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

二是组织指挥体系及工作职责。明确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及办公室和专家相关职责。

三是灾害救助准备。明确相关部门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和做好灾害救助准备具体措施。

四是灾情信息报告和发布。明确灾情信息报告和灾情信息发布具体要求。

五是级应急响应。明确四个等级响应级别启动条件和调整条件、启动程序、响应措施和响应终止。

六是灾后救助。明确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冬春救助相关要求。

七是保障措施。明确资金物资、通信信息、装备设施、人力资源、社会动员、科技、宣传培训等保障措施。

八是附则。明确名词术语、责任奖惩、预案管理、参照情形、实施时间。

组织实施

本预案由市应急局负责组织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预案实施过程中,市应急局应结合自然灾害应对处置情况,适时召集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和专家开展预案演练和评估,并根据灾害救助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有关部门和单位可根据实际制定落实本预案任务的工作手册、行动方案等,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关键词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灾情信息报告。

涉及范围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解放军、武警部队等救援力量和保障部门,交通、铁路、民航、电力等基础设施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

咨询单位:景德镇市应急管理局

咨询电话:0798-8386232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