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景德镇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景工强市小组字〔2021〕20号,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现就《规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新征程的起步期,是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景德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我市产业进入全面工业化的攻坚期、深度工业化的攻关期。制造业是发展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加快建设制造强市,为重塑“江西制造”辉煌贡献景德镇力量。
2020年7月,景德镇市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规划编制的任务及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市有关单位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调查、研究、论证,出台本《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性文件。
二、《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世贸组织陷入危机等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陡增,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步入深度调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规划》强调进一步转变制造业发展思路,坚持创新引领、集群引领、品牌引领和开放引领,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景德镇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趋势和方向。《规划》紧紧抓住“一个主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两个立足”,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景德镇市“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具体要求,立足于景德镇市制造业发展实际;突出“三个对标对表”,对标对表《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标对表《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对标对表《景德镇市工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景德镇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三、《规划》提出的景德镇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是什么?
《规划》提出,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主线,围绕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等特色产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切实补齐产业短板,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具体包括八个方面:
——主导产业形成新优势。坚持“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并举,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制冷、汽车等主导产业发展规模、质量、技术、水平等优势进一步显现。力争到2025年,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00亿元,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其中,陶瓷产业突破1000亿元,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突破1000亿元,航空、制冷和汽车产业突破1000亿元。
——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制造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全省前列,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0%。至2025年,高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0户,实现翻番。建立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及大学科技园等技术创新中试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50个,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0个,引导激励规上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机构50个。
——质量效益得到新提升。着力实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数字化、绿色制造、产能治理、质量品牌、优质企业培育、产业集群优化等举措,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陶瓷、精细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培育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壮大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5%。
——园区建设呈现新亮点。按照“提质、扩园、增效”的要求统筹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园区改革创新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产业平台能级和水平。力争到2025年,全市园区实现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其中,高新区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乐平工业园区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陶瓷工业园区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鱼山医药产业园营业收入突破300亿,浮梁产业园营业收入突破100亿。
——融合发展实现新提高。推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与陶瓷、航空、汽车、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企业突破10户,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突破25户,省级及以上智能制造企业18户,两化融合发展指数、重点领域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均超全国平均水平。
——绿色制造形成新体系。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等达到省下达指标要求,力争建成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0户、省级绿色园区2个。
——市场活力得到大释放。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发展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市场主体,不断增强全社会创业活力、创新能力,有效聚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力。到2025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和实力大幅提升,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3-5家。
——开放合作开创新局面。积极探索“合作办园”“共建园区”等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围绕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至2025年,力争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60个,其中建设“5020”项目90个。高新区引进12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其中建设“5020”项目30个。陶瓷工业园区引进8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5020”项目20个。乐平工业园区引进12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其中建设“5020”项目30个。浮梁产业园陶瓷新材料和智能制造及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引进40个重点项目,其中建设“5020”项目10个。
四、“十四五”时期景德镇市发展重点是什么?
“十四五”时期,景德镇市制造业着眼于应对新挑战与抢抓新机遇,对标对表我市“十四五”规划和工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我市制造业发展实际,提出八大发展重点。
一是做强陶瓷产业。以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以陶瓷工业园区为主平台,以景陶集团等龙头企业为支柱,围绕“突出特色、优势互动、错位突破、集群发展”的产业转型新要求,培育壮大先进陶瓷,提升发展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推动建筑陶瓷绿色化、智能化、轻量化转型。至2025年,力争陶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二是做大航空产业。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航空产业集群为目标,以提升直升机研发制造水平为重点,以高新区航空小镇为主平台,持续优化“一镇四区”(航空研发制造区、航空零部件生产区、航空小镇功能配套区、通航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的布局,构建整机制造、零部件配套、通航服务“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做优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以乐平工业园区为主平台,黑猫集团、天新药业、富祥药业、世龙实业、宏柏新材等龙头企业为重点,打造千亿级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至2025年,力争乐平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过千亿,鱼山医药产业园营业收入达300亿。
四是做精制冷产业。通过全市上下联动、横向协调,以高新区为主平台,大力扶持长虹华意、江西美菱等龙头企业延伸壮大压缩机、冰箱等重点产品加工制造链、服务链,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实现由“全球第一大”向“全球第一强”转变。
五是做活汽车产业。在北汽集团的战略引领下,昌河汽车围绕生存和发展的主线,聚焦主业、主业聚焦,立足“公司+代工”的企业定位,聚焦洪源,剥离非主业。通过产品布局调整、渠道重塑、供应链高属地化率及低成本生态重建、拓展高端零部件业务,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力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六是做专电子信息产业。抢抓国家布局新基建的战略机遇,以再现我市三线建设时期“七厂一库”的辉煌为目标,大力发展电阻片、电路板、真空开关管等电子陶瓷、电真空及电光源制造产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七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坚持数据驱动、创新引领、融合带动,积极抢抓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突破、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八是做深绿色食品加工。充分发挥乐平市和浮梁县的农业优势,以粮食、蔬菜、茶叶三大产业为重点,构建现代绿色食品产业体系,推动食品加工向安全、健康、营养、便利方向发展,提升茶叶、蔬菜等优势传统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促进地方特色农副产品产业与文化、旅游、大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产业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
五、推动景德镇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是什么?
为实现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一步落实八大发展重点,《规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力。强化整体科技力量,打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速企业培优行动,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二是着力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培育符合比较优势和具有市场前景的高端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高新技术投入,强化新型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关联,带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优化改造,促进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推进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全面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适度超前规划产业发展空间,强化产业链配套,通过扩园强区,提升发展内涵,大力发展我市优势产业集群。推行“节地增效”行动,加快“腾笼换鸟”,加速“存量优化”,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四是坚持以产品质量取胜,促进质量品牌全面升级。推进“三品”专项行动,培育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完善企业质量监管机制,推动建立全员、全流程、全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景德镇瓷器地理标志的传承保护力度,保护和重塑“景德镇制”区域品牌,充分发挥我市昌河汽车、黑猫、华意、天新等品牌优势,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五是深化融合发展模式,推行制造业智能化制造。推进“智能+”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为我市制造业赋能。推动制造过程智能化,引导企业参与省“两化”融合相关行动计划。
六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围绕陶瓷、精细化工和医药、航空、制冷、汽车等重点产业,以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大力推进节能降碳,落实制造业领域碳排放达峰行动要求,推动我市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实现碳达峰。打造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环境友好型制造业。
七是深化国内外开放合作,构建制造业发展新格局。深化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赣东北等区域发展合作,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产业链布局。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优化制造业开放结构,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及未来产业领域。培育更具国际化的经济和人文环境。加快发展陶瓷国际会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