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
2024年,景德镇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紧密围绕全力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奋力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服务服从高质量发展大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聚焦服务发展,政府权力运行更加高效透明
1.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成国家和省级部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30件。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市县同权”改革,构建市县一体化、扁平化审批机制,“市县同权”专窗共计产生办件达1666件,相关做法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以社保、医保、民政等高频服务事项为重点,大力实施“县乡联办”“乡村随身办”改革试点。持续深化“无感办理”服务、现场勘验“四个一批”“审管执信服”等重点改革,“无感兑现”累计兑现资金笔数4801户次,兑现金额1.5018亿元,办理“取消勘验”事项12169件。
2.推深做实政务服务。出台《景德镇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方案》,坚持数字赋能,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推动“赣通码”应用,探索推行“预审智减”便民服务,实现“赣通码+不动产”等五个应用场景,累计用码43.4万余次。打造瓷都“小赣事”帮代办品牌,累计上线帮代办事项207项,开展各类帮代办服务12462次。打响“周三说政事”直播品牌,开展在线政务服务专题直播48场。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企业群众各类诉求31万件,办结率100%,满意率位居全省第一档次。
3.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全省首个市级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施方案,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需求,立足“基本政务+增值服务”建设格局,推出产业链、项目、政策等十个重点领域增值服务事项清单40项、对标世行指标“一类事”增值服务事项清单73项以及景德镇现代化特色产业链“一类事”事项清单207项。完成市级线下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建设,累计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743次。全面落实“企业安静期”制度,低风险市场主体“无事不扰”实现率为99.92%;“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行为覆盖率100%,全省排名并列第一。持续增强陶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江西省景德镇市强化“景德镇制”区域品牌保护与再塑》成为我省唯一成功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
(二)突出良法善治,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备
1.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学任务清单,推动全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举办全市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业务培训班,组织全市40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完成了每年不少于60学时的在线知识技能培训。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8件、重点建议15件,政协委员提案213件、重点提案18件,满意率均达100%。
2.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做细做精。召开全市立法工作会议,科学编制并全面落实2024年度立法计划,公布实施《景德镇市城市山体保护条例》《“景德镇制”陶瓷保护条例》,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景德镇市瓷业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等2件法规草案,修订出台《景德镇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90余件次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议题和以市政府名义签订的协议履行合法性审核程序。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工作,共梳理出全市现行有效的涉企政策文件101件。
3.行政执法能力质效持续增强。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托“掌上执法监督”小程序,在执法数据公示平台一站式公开了10035家(次)市场主体的执法检查、立案、处罚相关信息。组织开展贯彻落实《江西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期评估,对医疗保障、生态环境领域开展专项监督,责令整改执法不规范问题32条。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积极落实“首违轻微免罚”工作制度,累计对501个市场主体和32496人次机动车驾驶人适用首违轻微免罚制度,减免罚款共计392.94万元。
(三)夯实基层基础,社会治理法治化格局更加趋于完善
1.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效显著。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打造“信复同行”府院联动行政争议化解品牌,扎实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覆盖城乡和重点行业、专业领域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现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996个,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135件次,化解率达97.9%。
2.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提质增效。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实现个案监督纠错与倒逼依法行政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案件吸纳能力、监督(纠错)能力和化解能力,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56件,审结473件。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
3.基层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市54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率达100%。以开展“有法帮你”“法援惠民生”等为民服务实践为载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76件,提供各类公共法律服务51735件次,群众满意率达98%。开展2024年度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组织全市80余名领导干部参加旁听庭审。全市“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扩面提质增效,现有“法律明白人”骨干2.63万人,参与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3.155万件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4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如基层法治政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县区和部门合法性审核力量较为薄弱,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不到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等。
三、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
(一)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市委、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的重点内容,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市全过程。在全市部署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讲工作,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堂”师资库,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活动270余场次,覆盖干部群众近2.89万人次。
(二)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制定《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清单》,明确法治政府建设42项具体工作任务,逐项推进落实。积极参与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地区和项目遴选培育活动,精心组织推荐1个示范地区和6个示范项目,有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扩面提质。出台《全面依法治市重点工作指引、提醒和督办工作制度》,强化对法治建设不作为、慢作为的刚性约束。
(三)压紧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印发《景德镇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试行)》《景德镇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链条述法工作办法(试行)》,分类设置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工作部门负责人职责清单20余项,提高述法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召开现场述法会议,县乡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全覆盖,对现场述法点评指出的问题下发督办单,对书面述法单位下发共性问题通报,坚决防止“一述了之”。
四、2025年工作安排
下一步,景德镇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高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奋力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提供坚强有力法治保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课程。落实集体学法、年终述法、专题讲法等制度,压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领导干部旁听庭审责任。
(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提高立法前瞻性,紧密围绕国家试验区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开展立法。深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严格落实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确保“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三)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全面加强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积极争取江西省“为企业减负”改革试点,推动陶瓷工业互联网、“景德镇制”授权等本地特色服务接入“赣企通”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业发展打造更优政务增值服务环境。
(四)不断夯实法治建设基层基础。优化司法所在法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统筹推动各项基层法治建设任务落实。加强司法协理员队伍管理,提升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水平。
特此报告。
中共景德镇市委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2025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