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省分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景德镇市分行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主题教育为强劲动力,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顺应改革发展大势,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着力践行履职初心和使命。
一、坚持政治引领,以党建强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驰而不息强化政治建设。
深入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明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主题教育办公室综合协调、工作专班具体负责、部门协同联动等职责,汇聚工作合力。印发工作方案,对四项重点措施的内容、要求、时间节点进行梳理安排。
(二)与时俱进抓好思想建设。
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引领作用,先后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专题,
(三)真抓严管推进纪律建设。
紧盯“关键少数”,将警示教育纳入党委会和主题教育学习内容,针对多起典型案例通报进行警示学习,强化班子成员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的责任感。抓好“绝大多数”,坚持警示教育的常态化、多样化。
二、坚持服务大局,全力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抓政策传导,促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出台《2023年景德镇市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引导银行机构聚焦履职重点,主动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新春走基层 金融暖民心”活动,自主开展以“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为内容的金融专家服务团“三进三送”专项行动,累计解决市场融资问题150个,促成银行授信19.5亿元,企业用信9.2亿元。与4家重点企业开展联学联建,抓好政策宣传,加强产融对接,面对面交流的企业在50家以上。召开辖内部分银行机构信贷投放窗口指导会,市分行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对6家贯彻央行信贷政策有差距的银行机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集体谈话,促进信贷总量增加和结构优化。
(二)抓工具运用,促政策滴灌精准发力。
下发《关于做好阶段性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工作的提示》,运用再贷款、再贴现、阶段性减息以及普惠小微贷款支持政策,引导辖内银行对接碳减排、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再贷款工具,投放衔接贷款5.42亿元。
(三)抓结构优化,促重点领域融资改善。
抓住我市航空、医药化工产业纳入全省“1269”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期,强力策应我市“3+1+X”特色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8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7.06%。推进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向银行机构推送全市个体工商户无贷户名单,探索运用大数据思维,指导银行机构提升“首贷户”拓户成效。
(四)抓协同联动,促政策合力持续增强。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同地方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市政府以文件形式对2022年度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6个方面优秀单位进行通报表扬,为精准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争取良好环境。加强与市发委工作协同,推动落实辖内重大项目用信工作。
三、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
(一)当好评级评价“看门人”。
通过落实主监测人制度、央行评级与存款保险有序衔接等举措,推动辖内地方法人银行金融风险持续收敛,获赠“多方协调化风险 鼎力支持促发展”的锦旗。4家法人银行连续7个季度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景德镇市成为全省唯一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初评结果全部进入5级的地市。举办全市“存款保险宣传月”启动仪式,开展“存款保险 ‘瓷’景‘镇’好”和“存款保险 为你点赞”系列存款保险宣传活动,实现市、县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宣传全覆盖。
(二)拧紧风险监测“安全阀”。
与市委网信办等联合签署《景德镇市金融业负面舆情监测处置合作备忘录》,加强与金融监管分局信息共享,建立与乐平市、浮梁县政府金融办信息协调沟通渠道,构建存款保险宣传、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项工作县域金融机构直达联系机制,成功化解辖内某银行负面舆情风险隐患。会同金融监管分局、市政府金融办组织全市银行机构主要负责人学习金融支持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相关文件,与当地党政领导和平台公司共商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措施。
四、坚持安全便利,助力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提升外汇服务水平。
会同商务部门制定《景德镇市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外贸企业汇率避险的试点方案》,对2022年25户“首办户”予以25000元奖励,激励涉外企业踊跃尝试外汇套保产品。指导农商银行发挥地方法人银行优势,立足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区块链技术优势,创新贸易融资产品,在全市首创凭出口信保保单为企业授信并办理480万元人民币融资业务。2023年以来,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助力10家外贸企业融资457万美元,顺利完成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任务目标,其中出口应收账款融资307万美元,同比增长152%,出口信保保单融资150万美元,同比增长62倍。
(二)稳慎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
牵头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跨境人民币业务工作的意见》,组织辖内结算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破冰”专项行动,会同商务局等部门出台支持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十二条”措施。
五、坚持金融为民,营造高质量发展更优环境
(一)扎实做好金融法治和消保工作。
召开全市金融法治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会议,印发金融法治及消保工作实施意见,明确4大工作目标和8项具体要求,确保工作连续稳定。推进“瓷之源”省级金融示范教育基地建设,推出5大类21节“瓷之源”金融教育精品课,线上观看超1.7万人次,并在辖内73个银行网点线下展播。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开学“金融第一课”等特色金融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大家学、大家谈、大家讲”系列活动,不断提高依法依规办事能力。
(二)深入推进征信体系建设。
推动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浮梁县行政服务中心和乐平市农业银行新布设3台企业查询机,实现了县域“双自助查询”全覆盖。指导农商行设立个人信用报告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代理网点,努力增强社会公众征信查询满意度。探索“景金普惠”平台、“农户联网核查”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场景应用,平台数据共享质量、推广应用等指标居全省前列。
(三)持续践行支付为民理念。
打造“夜珠山”消费带地毯式移动支付模式,全市文旅热门打卡点活跃商户400余户,“码上付”交易笔数超136万笔,交易金额达2200万元。创新“白名单”便利开户模式,主动减免手续费用,加大资金额度支持,累计对接“景漂”群体1923户,“景漂”账户资金流转超12.2亿元,收单金额超1.1亿元。组织银行机构全面启动特约商户外卡收单功能升级,对陶瓷客群商户减免扫码手续费,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度。江西省“支付服务 惠企利民”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景德镇市举行,并召开了全省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和支付服务惠企利民宣传工作座谈会。
(四)稳步提升国库管理质效。
主动将优化营商环境要求贯穿资金支拨、退库和减税降费服务全过程,“一小时工作法”获省国库处肯定。运用“云监管”模块,统筹开展代理银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累计对4家代理银行实施监管约谈。编制财税库银综合信息月报,开展分析并定期报送地方政府和上级行。开展“优服务 办实事 国债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宣传,建立国债发行、兑付等国库业务的非银行常态服务窗口,提升金融服务获得感。建立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体系,推进市县国库业务高效往来和成本节约。今年以来,共为40户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70笔,金额3.07亿元。